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鲁迅与佛教     
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某些事物发生兴趣,有时甚至很浓厚,总是有一定缘故的。鲁迅对佛教产生兴趣,也不能例外。借用佛家的话来说,鲁迅与佛教发生关系,是有“因缘”的,然而这“因缘”却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治文学者,对佛学多所隔膜,治佛学者,又多对文学留意无多,这就使鲁迅与佛教的关系长时间不曾被人们加以应有的全面的考察。拙文试图在此方面作些尝试和努力。一鲁迅对佛教的接触是很早的,但开始研究佛学。则主要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前的一段时间内,至一九一四年而达到顶峰。查《鲁迅日记》  相似文献   
2.
养生百科     
凤仙花枸杞用料:凤仙花15克,枸杞子50克,白500毫升。制法:将凤仙花、枸杞子浸入白内,密封贮存,经常摇荡,15日后即成。每服20-50毫升,每日1-2次炖热温服。功效:养肝补肾,祛风消肿,活血止痛。适应症:风温腰痛,肾虚腰痛。一花双叶方用料:扶桑花30克,白芙蓉叶、牛蒡叶各10克。制法:先上3味研为细末,用白蜜调匀,敷于患处,每日1次。功效:疏风散热,消肿解毒。适应症:痈疽,腮腺炎。合欢花粥用料:合欢花5克,粳米50克。制法:将合欢花研为细末,调入粳米粥内即成。每日1剂。功效:舒郁理气,安神活络。适应症:梅核气。(摘自蒋建栋主编《百花治百病》…  相似文献   
3.
壮家煨酒     
近日,学生送来一坛纯正的装家煨。开坛饮之,其味芳香,清甜爽口,令人赞口不绝。  相似文献   
4.
一位历经无数商战感到身心疲惫的企业家到禅寺参拜。企业家问须发皆白的高僧,如何才能让自己和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酒依赖与酒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种精神障碍,越来越多的与饮有关的问题在我国引起了专业人员的重视。依赖不仅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有害,还会引起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这种精神活性物质作了多维度的评价,描述了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探讨了我国文化在饮及饮相关问题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林孔华 《天风》2011,(6):10-11
经文:约2:1-11多么盼望教会能重新反思所开展的各项事工,看看是否已经成为"没有"的徒有形式的空壳;多么盼望传道人能清醒面对自己真实的灵性光景,看看是否已经因为"没有"而疲乏软弱、力不从心;多么盼望神在教会兴起众多为教会和传道人警醒守望的弟兄姊妹,及时堵住教会的破口。  相似文献   
7.
酒语     
中国人最爱的是李白。李白行于亦眠于,思于亦梦于,生于亦死于。我常征想,如果没有,不知还有没有李白?  相似文献   
8.
苏志明 《中国宗教》2017,(10):80-81
茶文化和茶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平民布丁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是文人雅士的"琴棋书画诗茶",都体现着茶文化是人们生活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喝茶是健康的生活方式,品茗则是高尚的精神享受。茶文化是修身养性的文化,是清心和谐的象征。茶兴盛世,盛世品茗。茶文化因着与儒释道文化的关联,形成了不同内涵的茶道哲学和茶道美学;同样,茶文化也可以与基督教文化相关联,形成具有中国文化因素与基督教文化内涵的茶道文化。  相似文献   
9.
闲酒的滋味     
不是所有的,你都能品出它的滋味来的。官场的公宴,商家的应酬,冠盖如云,高朋满座.纵是仙醪之饮,仙姬之舞,却因与宴者心存功利,意在逢迎,美味佳肴大多白白填了囊饭袋。  相似文献   
10.
秋季养生     
?菊花首乌?用料:甘菊花2000克,何首乌1000克,当归、枸杞子各500克,大米300克,曲适量。制法:将甘菊花、何首乌、当归、枸杞子加水煎汤,用纱布滤取汁液,备用。然后将大米洗净,加水煮至半熟,沥干水分,和药液混匀蒸熟,再拌入适量曲混匀,将入坛内,四周用棉花或稻草以保温浓药膏20克,用开水冲服,每日早晚各1次。功效:养肝肾,益精血,抗早衰。适应症:肝肾不足所致的目视昏花,头晕失眠,须发早白,腰膝酸软等。(摘自蒋建栋主编《百花治百病》)?扁豆山药粥?用料:白扁豆30克,鲜山药、粳米各60克。制法:按常法煮粥食用。每日1剂。功效: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