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僧传.道安传》中"学不师安,义不中难"一语,表明论义在中国佛教史上曾经有过重要影响。敦煌遗书中新辨识出的论义文,帮助我们解决了以往论义研究存世资料有限的困难。本文以敦煌遗书中论义文的释读为基础,结合日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对论义的记载,从论义与论端、论义程序、论义失误、举行论义的时间和论义文五个方面,率先对汉地佛教论义进行了专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敦煌遗书P3931号写卷,为五代甘州回鹘国的一宗汉文文献汇抄,包括49件文书。其中第4件文书是印度普化大师五台山巡礼记,为五台山的失传史料,作者缺名。今将其文释录标点于下,以公同好。大周昭王代,佛山西天;汉明帝时(衍)朝,法传东夏。自后,累有三藏,携瓶来至五峰。玄奘遇于德宗,波利逢于大圣;前无垢藏幸遇庄皇,此吉祥天喜逢于今圣,师乃生长在摩竭陀国内,出家于那烂陀寺中;唐标三藏普化大师,梵号啰么宝利祢缚。早者,别中天之鹫岭,趋上国之清凉。历十万之危途,岂辞艰阻;登百千之峻巅,宁惮劬劳。  相似文献   
3.
程颐所作的易学著作《程氏易传》只注解了《周易》经文和《彖》、《象》、《文言》三传的内容,对于《系辞》以下等传皆无所解,但这并不意味着程颐对于《系辞》不重视,相反,在《二程遗书》中,程颐与学生谈话的主要内容,多从《系辞》出发,程颐以易学为基础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主要概念也是来自于《系辞》的,因此,重视程颐对于《系辞》的解释,对于程颐易学思想的把握,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本文拟从程颐释易方法角度,勾勒出程颐易学的理论特色。  相似文献   
4.
方广铝 《法音》2006,(4):53-56
2005年6月中旬,我应邀赴伦敦,继续从事英国图书馆所藏敦煌遗书的编目。8月23日伦敦时间上午9点,接到北京图书馆善本部李际宁先生电子邮件:“8月21日晚21点30分,周绍良先生去世。近三天,在他的家里(就是靠通县的乡下)设灵堂吊唁。”当时真是愣了。在给李际宁的回信中,我说:“走前已经听说周先生住院,但事情实在太多,你是知道的,北图图录的事情、冯先生的事情、《中华藏》样书的事情,加上一堆论文审读及答辩,算着小时计划工作。连芳芳(我女儿)从日本回来,我也未能与她好好说一会话。所以未能去医院探望,总希望他能早占勿药。没想到这就走了。…  相似文献   
5.
科学的无神论者与人创造出来的、反过来控制人的虚幻观念作对,但他从不敌视人,恰恰相反,正因为他热爱人,才敢于用行动坚定地反对反对人的观念。千百年来,人们被自己制造的虚幻枷锁禁锢得太厉害了,有时甚至不忍目睹。人的思维需要更为清新的风:人的行动需要打破枷锁的自由、广阔与光明。事实上,这股“清新的风”已经吹了数千年,但很多人似乎一直视而不见,或者见而不思,或者思而无果。我们愿与正直的人们一起为减少人的迷信与怯弱,增加人的自信、力量与荣光尽绵薄之力。在这个栏目中,我们选编了无神论或(宗教)哲学相关的经典之作,虽然它们有着无法避免的时代特征,但穿越百年、千年的时空,今天仍旧能够感受到它巨大的思想魅力给心灵带来的震撼。给思维带来的新鲜活力和深沉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医学与道家和道教有着密切的关系,道家和道教对传统医学做出过重要贡献,产生过巨大影响,这一点从总体上来说是比较明确的。但具体的情况十分复杂,需要多方面的深入探讨。本文以敦煌遗书中所发现的两种医药学抄卷为核心,拟就此问题作一初步探讨,抛砖引玉并祈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7.
陈庆俊 《法音》2022,(1):56-62
<正>一、学术史的回顾引路菩萨像出现于唐末宋初敦煌的绢帛画中,因其中几幅作品上有"引路菩萨"的榜题,故学界一般称之为引路菩萨像。引路菩萨的名号并未见诸经典,但敦煌遗书有一些相关线索。P.3172号《临旷(圹)文一本》记载:"焚香念诵胜因,尽用庄严亡灵所生魂路。"[1]其中"魂路"在S.5573号、S.5957号等临圹文中均有记载。在这些临圹文中,"莲座""驾鹤"等有关亡灵行路的记载颇多,其中S.6417号《临圹文》记载最为详尽:"尽用庄严亡灵所生魂路:惟愿八大菩萨,遥降日宫;三世如来,远乘莲座。  相似文献   
8.
敦煌遗书伯二四一八《父母恩重经讲经文》“若欲得来生:相周圆”句,前贤多有发明。本文从文献学和佛学的角度重新作了探讨,认为“:”乃校勘者所加,表示重文;“生相”指出生之后肢体健全和相貌超群,与同卷后文“十相”的含义迥异。  相似文献   
9.
2011年8月9日上午、下午、深夜,连续接到来自日本的两个电邮、一个电话,内容相同——牧田谛亮先生于8月8日凌晨5时左右去世,享年99岁。深夜11点多落合俊典先生的电邮中说:按照先生遗愿,遗体将捐赠滋贺医科大学,葬仪将在  相似文献   
10.
心皓 《法音》2004,(6):26-36
公元597年11月,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者大师在往江都的路上示寂于新昌石城寺(今大佛寺前称)。之前,晋王曾三下诏书遣使奉迎。大师知因缘难拒,只得进京,路过新昌,乃云有疾,自知天命已尽,临终前的几天除了从容安排自己的后事外,留下三封遗书,其中以智者写给晋王杨广的遗书最为著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