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超 《天风》1994,(8):38-38
我是金陵协和神学院二年级的学生,前些天收到一位年轻人的信,是说他来教会信主遭到父母反对的事,他问我应如何处理。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实在,有一定的代表性,因为现在确有许多年轻人面临着这方面的困扰而无从着手。下面是他的来信摘要和我以一个年轻神学生的身分给他的回信。  相似文献   
2.
在戴维森富有影响的理论框架中,宽容原则认为,当我们解释他人或另类的时候,我们必须坚持这样的前提:他们是理性的存在,他们与我们谈论和生活在同样的世界里。否则,如果我们固守信念或只进行概念的论述,我们就根本不可能理解他们。戴维森在他最近有关解释的述中指出,他以前倾向于用“最大化”一致信念这样的字眼来解释  相似文献   
3.
玉皇大帝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尊神 ,在一般民众心目中 ,他是天庭总管 ,实际上的最高神。不过 ,玉皇崇拜初起于道教 ,他在道教中的地位是居于三清之下的第一尊神。而且 ,道教又以系统的经书 ,完整的崇拜科仪 ,向社会展示着自己的教义。道教对于玉皇崇拜的内容和形式 ,都具有自己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 ,是中国文化长期演变的结果 ,具有相当深厚的文化内涵。若要了解玉皇大帝崇拜所映示的中国文化的种种素质和特点 ,主要应当研究道教对他的解释和祭祀、祈求诸科仪。然后再及于民间对玉皇崇拜方式以及相应的观念 ,因为相对而言 ,这些民间的风俗 ,…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化”已经成为生产、流通、管理、教育和社会监督等各项社会活动的主要形态之一。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极大地促进经济与社会发展,又可能损害人类社会公德和经济发展。事实上,它所带来的积极正面的影响,的确正被我们充分地重视和利用着,但它产生的消极负面的影响却容易和正在被社会所忽视。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它也给我们提出了新的难题一一网络可能成为陷阱,直接危害社会的健康发展,同时,它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和道德教育提出了挑战。从某种角度说,它更指向青少年。因为据中国互联网中心(CNNIC)1999年7月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我国上网人数正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总人数已经达到2650万,其中80%以上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5.
西方品德心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评介了道德观念影响源理论、社会道德反应测验以及价值取向的有关研究.指出个体品德发展新的测量方法突破了两难故事法的局限,在客观性、简便性、现实性上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6.
良心是人的自我意识中对个人品德起着自我审判、自我监控作用的成分。良心发生作用的机制是个人内心不同的认知和行为因素之间的矛盾冲突所造成的心理失衡以及由此伴随的情感体验。良心泯灭和良心发现都是个体道德认知的平衡不平衡运动的结果。我们可以通过控制外部事件的影响,引导这一运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道德判断发展与其道德观念影响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寇或 《心理科学》1998,21(3):268-269
本研究得到林崇格拉挂和章志光针挂的指导。1引言道德观念影响源主要指影响个体道德推理的权威。亨利认为,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只是探讨了个体的道德发展形式,注重的是个体如何进行道德推理。但实际上,个体的品德是对一定社会文化、规则、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反映,也就是说,个体做出道德抉择的依据决定了他的品德内容,而道德推理和抉择的依据集中反映在个体心目中的道德权威对其的影响上。不同的道德权威对个体构成不同的道德观念影响源,从而对个体品德内化过程产生通然不同的效果。所以,各种不同的道德权威影响源,而不是所谓…  相似文献   
8.
自从器官移植技术出现以来,器官移植供体的缺乏就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问题,而脑死亡临床诊断标准的出台为解决这个问题指明了方向.如何为脑死亡立法和器官移植立法寻求合理的道德支持是立足点,也是现代生命伦理学的热点与难点之一.以器官移植的供体来源短缺为切入点,提出了解决有关立法和寻求新的道德资源支持的一些思路与方向,坚决反对通过器官商品化来解决移植供体短缺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人际关系是以熟人为主的社会关系,这种人际关系是与生产力不发达的自然经济和宗法家族社会结构相适应的,具有明显的双重道德特征,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日益显示出其局限性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正促使我国传统熟人关系向生人关系转变,必然要求人们养成平等待人、宽容博爱、理性自觉、公私分明的道德观念和相应的道德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10.
方飞 《天风》2004,(11):22-22
礼拜日是一个令人愉悦,也让人倍感亲切的日子。这一天,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显得特别可爱,特别新鲜,让人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记忆中,几乎每次去教堂的路上,空气都总是特别清新怡人,仿佛还夹杂着淡淡的清香,令人陶醉。鸟儿的叫声也格外悦耳动听,就好像在歌颂上帝无比之美,让我也情不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