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曾昭式 《现代哲学》2012,(2):121-125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如果从"辩名析理"角度看杨芾荪的墨家逻辑学研究,其所辩之"名"包括:集百家之言提供"辩名"的基础;在文本里开展田野工作,寻求《墨辩》逻辑学之意义。其所析之"理",引入两个"新学",即西方逻辑和苏联式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出西方逻辑框架下的墨家逻辑和先秦唯心主义、唯物主义的逻辑。这两点是建国17年研究中国逻辑史学者的共同特征。我们认为逻辑观问题的解决是我们开展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3.
《逻辑学研究》2014,(4):117-117
正《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逻辑学研究》是当前我国在逻辑学领域内唯一正式出版的专业刊物,采用中英双语发表  相似文献   
4.
《逻辑学研究》2013,(3):F0003-F0003
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  相似文献   
5.
《逻辑学研究》2011,(3):F0003-F0003
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  相似文献   
6.
沈秋 《现代哲学》2023,(6):99-107
本文主要通过对黑格尔《逻辑学》本质论开端的“Reflexion”(返回自身)这一概念进行梳理,探究本质逻辑中包含的原初主体性结构。首先,展示存在逻辑如何通过“绝对的无区别”这一概念完成向本质逻辑的过渡;其次,说明在本质逻辑的开端,返回自身是如何通过“自行设立”“外在的返回”以及“自我规定”这三个环节展开其结构的;最后,证明返回自身是最基本的主体性结构或形态,而不是一般意义上作为主体的反思活动。  相似文献   
7.
该著主要收录了伊斯兰哲学家阿尔法拉比一些篇幅相对较小的逻辑学著作,主要内容是其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精深细致的解读。阿尔法拉比被他的同胞称为“第二导师”,而“第一导师”在阿拉伯人那里就是亚里士多德。作者对亚里士多德的解读看似漫无边际,但在枯燥和繁琐论证中所关联与指引到的核心思想对理解他的注疏及目的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逻辑学研究》2012,(3):F0003-F0003
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逻辑学研究》是当前我国在逻辑学领域内唯一正式出版的专业刊物,采用中英双语发表论文。《逻辑学研究》目前为季刊,逢每季度第三个月的18日出版。自2011年起,中英文分开隔期出版《逻辑学研究》征稿的内容将主要包括下述方向:符号逻辑、非形式逻辑、逻辑与哲学、  相似文献   
9.
《逻辑学研究》2012,(1):126-126
逻辑学研究》是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由教育部高等院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承办的学术刊物,旨在积极推动我国逻辑学及相关学科的学术研究水平,增进海内外逻辑学及相关领域学术同行的交流。  相似文献   
10.
罗素于1900年发表了《对莱布尼茨哲学的批判性解释》,尝试把莱布尼茨哲学当作一个完整的系统来解释。这种解释是逻辑主义的,声称莱布尼茨的整个形而上学都建立在其逻辑学的基础上。尽管这种观点在近几十年受到了一些挑战,但至今仍是英美学界对莱布尼茨的主流解释之一。本文试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