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逆淘汰及其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人口淘汰必须全面、动态地加以认识.必须阻止人口淘汰,提高人口质量,变"人口"为"人力".教育是关键措施,医疗卫生和环境改善十分重要,但决不能鼓励高学历人口多生育而限制农村人口的出生.  相似文献   
2.
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逆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我控制的效应是指在高压力下,在进行努力地自我控制的过程中产了与意愿相反的心理状态的现象。文章介绍了加工理论的双过程模型,评论了与竞技运动相关的动作控制、情绪控制、消极表象抑制、放松和集中注意的心理控制的加工效应研究,并指出竞技运动中自我控制的加工效应研究存在三方面的局限:缺乏生态学效度、心理控制的效应的测量不够客观和应对策略研究不足,未来的研究应该在这三个方面有所改进  相似文献   
3.
王玲  沈政 《心理科学进展》1997,15(1):21-254
本文在综述一氧化氮的合成和作用途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它与其它神经信使的区别,从面揭示它是一种完全新型的神经信使,并进一步介绍它在各大系统的作用及近年来在整体行为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逆临床思维”与新型疾病发现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初步总结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和医学思维方式。方法 研究30余种疾病发现的过程。结果 新型疾病的发现过程和判断的思维方式似可初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以疾病的异常特征为发现新型疾病的线索,包括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三个方面。(2)发现线索后从以上三个方面全面系统收集资料。(3)运用宏观思维寻找群体的共同特征,排除个体差异。(4)不仅收集与已知疾病相同的特征,而且还应注意与已知疾病不同的特征,然后综合分析判断。结论 发现新型疾病的方法与思维方式不同于经典的临床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5.
分子遗传学中心法则提示,遗传信息由蛋白质向DNA的输入过程在蛋白质和RNA之间是断开的。而获得性特异性免疫反应的产生却意味着机体遇到外来抗原入侵后存在信息增加的过程。本文由此假设:1存在立体结构特异性翻译酶,介导信息由蛋白质向RNA的传递;2特异性免疫应答形成过程中,翻译酶按外来抗原的空间结构合成针对外来抗原的基因片段,是免疫特异性形成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竞技心态     
正接到国内诗友电邮,主旨是诉冤,以三个感叹号来强烈抗议某地"龙舟竞渡活动全球征集对联"时公权私用,优汰取。他举出自己应征之联:"排山倒海鲤跃龙门三级浪;吐气扬眉鲲舒鹏翼九重天。"拿来PK一等奖:"逐梦奔康礼乐诗书歌盛世;赛龙夺锦人文江海颂非遗。"他认为,己作用典巧妙,"‘鲲舒鹏翼’化用《庄子·逍遥游》;‘鲤跃龙门’紧扣‘旗开得胜’,加上‘三级浪’‘九重天’,声韵气魄又是何其灵动高远!"彼作呢,干巴巴,死气沉沉,犹如文  相似文献   
7.
"子曰:不诈,不亿不信。抑或先觉者,是贤乎!"(《论语·宪问》)这一儒家道德实践中的困境可称为"孔子难题"。从问题史出发,通过文献索引和历史勾稽,以孔子与宰我、孟子与万章、王阳明与欧阳德、梁漱溟与贺麟等人的论辩为基本材料,进行系统的梳理,可以发现,"孔子难题"在儒家思想史脉络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孔子难题"所折射的道德困境和历代儒者的解决之道,在人类社会中具有普遍的意义,值得人们重视。  相似文献   
8.
王沐 《中国道教》1988,(2):31-34
道教养生,以阴阳为主,阴静阳动,各有不同。一般讲“体”指静态位置,讲“用”指动态的运用方法。兹分别对“四秘窍”以及它的“体”和“用”,略加介绍。四秘窍是:一、玄关一窍,二、阴跷,三、丹田,四玉枕。因为丹功炼的是返老还童,益寿延年的方法,而以调动本身青春活力为主。此四秘窍不只停留在炼气上,在叙述之前,先将功法前段体用进度列一简表: 第一、筑基入手功夫阶段 (一) 筑基炼神。体——心、神。用——(?) (二) 筑基炼气。体——气: 先天气,后天气。用——呼吸(后天): 正呼吸(后天):即用肺的自然呼吸。呼吸(向先天过度):吸气腹向内收,呼气腹向外鼓。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一个新的角度(性与顺性的内在紧张 )来讨论荀子的人性论。性的思想主要表现于《性恶》一篇。但是 ,荀子的人性论思想不仅表现于此篇中 ,而且还表现于其他篇 (如《礼论》、《王霸》等 )。本文认为 ,在《性恶》以外的诸篇中 ,荀子有明显的顺性思想 ,从而意味着性不恶。针对一般论者只局限于《性恶》一篇来考察荀子的人性论 ,本文强调他篇的意义。本文还试图从几种路子来解释荀子人性论性与顺性的紧张 ,并把他的性恶论与韩非以及西方的性恶论略作比较。  相似文献   
10.
柔弱  牯灵 《中国道教》2003,(3):44-46
《修真图》是道教信仰者修炼养生的指南,然而,众多的修炼者,是否都读懂和解悟了《修真图》的奥旨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常听到一些修炼者谈起修炼事,发现有些人并未认真读过《修真图》,往往是道听途说,便盲目进行修炼,有的人还自言“深有体会”,甚至自称体内已修炼出了“婴儿”。也有的人,经“气功师”稍加指点,修炼不过数月,便跑到深山老林里去“辟谷”。我们对这种自欺欺人之举深感忧虑。常听人言:“真理与谬误仅一步之遥”,不可不慎也。笔者悟道肤浅,对《修真图》也是一知半解,愿将一己所学的点滴体会,与同道者共同参悟。在此申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