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俊 《美与时代》2014,(8):100-101
“孤独”是人类的基本处境之一,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现代人的孤独感越来越强烈。早在19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就在短篇小说《人群中的人》中就形象的表现了身处孤独的现代人,如何在困境中挣扎。爱伦·坡极具洞见的预言了现代人的精神危机。而弗洛姆提出的现代人“逃避自由”的倾向,则是对这种孤独的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2.
那一年,一向十分自信的我,没想到,高考竟落榜了。我感到无地自容,不敢面对老师、不敢面对同学、不敢面对亲朋,仿佛感到人们都在用一种异样的眼光看着自己,甚至那些素不相识的路人,也在用一种嘲笑的目光看着我。我感到自己快要窒息、快要崩溃了。我不想见任何人,我想逃避,逃避到任何人都不知道自己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人人皆知的道理。如何进步,避免挨打,这是每一个暂时落后者都要思考的问题。 李小龙初学武术时,也避免不了被动挨打的命运,但他的超人之处在于挨打之后不是退缩逃避,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韬光养晦、独善其身,  相似文献   
4.
李世峥 《天风》2013,8(8):34-35
使徒保罗在其侍奉生涯中,一直将培育和提携青年同工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晚年时,他特意撰写"教牧书信"(《提摩太前书》、《提摩太后书》和《提多书》),藉此教导提摩太和提多这两位颇具潜力的后起之秀,期望他们挑起传扬福音、牧养教会的重任。三封书信都不很长,但信息量很大,涉及到教会的导向、牧者的操守、牧养的方法、危机的处理等多个层面。这些书信的字里行间,流淌着教会长者对后辈的拳拳之心和殷殷期望。  相似文献   
5.
你要往前走     
方枚 《天风》1995,(7):34-35
基督教信条中的最后一条是:“我信……来世永生!”它给我们指出一种时间观,表达了永恒生命的动态性、直线性。 我们必将走向终结,这是我们无法逃避的事实,也是世界上所有事物的命运。我们在大自然与人类生活中所经验的每一结局都向我们大声说道:在我们向长久居住过的地方告别。  相似文献   
6.
压力应对的性别差异及相关的生物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对压力的反应不管是在生理上还是在行为上均是以“争斗或逃避”为特征的。然而,男女在行为反应的方式上则有不同,成年女性对后代的关爱及哺育行为,可以保证自己和后代的安全,减少困扰;并在形成和维系社交网的过程中起着辅助作用。关爱与协助方式的内在生物行为学核心机制在于催产素、内啡呔及性激素的调节。这一机制能够解释早期未能解决的压力调节系统,并为以后的压力研究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7.
同一性风格: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研究的新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自我同一性问题的研究由关注同一性状态转向关注同一性风格。同一性风格是指个体在建立与维持同一性时表现出的社会认知策略方面的偏好,包括信息风格、规范风格和扩散/逃避风格。研究者围绕同一性风格与社会认知加工策略、人格、家庭环境、心理健康、学业表现等方面关系展开了丰富的研究。未来的研究方法和被试样本应该更加多样化,跨文化比较研究及干预性研究也有待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8.
有个人偶尔得到一个“防皱秘笈”:尽量地不哭不笑,就可以使自己的脸部少生皱纹。从那以后,她也真的努力去不哭不笑。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逃避那些可以让她哭让她笑的事情。若干年过去了,比起同龄的人来,她果然显得年轻多了。又过了若干年,她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了。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她打听是如何保养自己的皮肤,让自己变得如此年轻的,  相似文献   
9.
追求自由是人类永恒的一个话题,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类不断征服自然,人类也从最原始的自然中解放出来获得自由,但人在获得自由和独立之时也是以打破已有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为代价的,这时人便会感到彷徨和孤独,于是使会产生一种无能为力感和焦虑感。面对这种困境,个体便会选择逃避自由,逃避自我的本性,产生破坏心理或者与其他势力相结合来打破现存的格局。本文通过分析弗洛姆“逃避自由”的心理机制来分析当代大学毕业生的困惑心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启蒙时代的观念解放、社会的个体化进程,无疑导致了每个人自由的行为空间 的形成与扩展。但当自由成为一种核心价值时,抉择便构成了当事人唯一的行为选项,即 他就陷入了一种“必须选”的苛求之中。于是,顺应行为便成为许多试图逃避自由的人的必 然出路。单个人的顺应性行为,可以逐渐与其他人的顺应性行为一起共同演变成一种群体性 思维模式,从而导致该群体中所有的人陷入一种疯狂的顺应之强制。由于缺乏以自主性为支 撑的怀疑、反思、异议、批评的因素以及及时的纠错机制,单质的群体社会奔向疯狂毁灭的 深渊便是其不可逃脱的历史宿命。不论是学理演绎还是历史实践均证明,自由是人类生存的 核心价值和意义归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