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探讨社会合作信息对距离知觉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动态追逐场景,对两个追逐者之间的交互模式(或合作或单独追逐同一目标)与追逐目标的存在与否进行了操作。结果发现,相比随机运动和单独追逐,存在合作关系的两个追逐者间的距离被知觉得更远,即存在距离的扩张效应(实验1),且该效应不能由底层的物理特征所解释(实验2)。该结果揭示,社会合作信息使得知觉距离被扩张,其可帮助理解视觉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2.
张新立 《心理科学》2006,29(2):496-498
对西方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的起源、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了探讨。阐述了追逐打闹游戏的概念、行为模式、影响因素以及该游戏在儿童年龄、性别等方面的表现特点。初步论证了追逐打闹游戏的本质和功能。儿童追逐打闹游戏研究已有方法学的改进和研究方向的拓展,习性学和心理学传统与文化的整合研究为其新的理论导向,并呈现出多学科综合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3.
社会合作信息对距离知觉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雎密太  张建新 《心理科学》2005,28(3):639-645
为探讨社会合作信息对距离知觉的影响,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动态追逐场景,对两个追逐者之间的交互模式(或合作或单独追逐同一目标)与追逐目标的存在与否进行了操作。结果发现,相比随机运动和单独追逐,存在合作关系的两个追逐者间的距离被知觉得更远,即存在距离的扩张效应(实验1),且该效应不能由底层的物理特征所解释(实验2)。该结果揭示,社会合作信息使得知觉距离被扩张,其可帮助理解视觉的适应性机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动作理解的机制,模拟论主张大脑自发模拟他人的动作,就相同的动作其理解也相同,而理论论则认为人们基于合理性原则对他人动作进行推理,相同的动作发生在不同的情境时会有不同的理解。但以往研究所采用动作材料的运动学特性和发生情境存在共变,其难以区分动作理解是支持模拟论还是理论论。通过两项实验,采用动画制作技术来产生有无约束情境下的追逐动作,以指示动作加工过程的脑电μ抑制为指标,对前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检验。其中,在约束情境中存在障碍物,追逐者需改变运动方向以绕过障碍物,从后方逐渐趋近目标;而无约束情境中不存在障碍物,但追逐者依然保持与存在约束情景下相同的运动模式。结果发现,当追逐动作发生在存在约束的情境时,其基于合理性原则推测可获得清晰的动作目标,该条件下的μ抑制程度高于不存在约束情境的条件(实验1);而当仅追逐者运动,即趋近的目标不确定时,虽然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境间的物理差异与实验1相同,但条件间μ抑制的差异消失(实验2);且上述μ抑制并非与注意相关的枕叶α活动的泛化。该结果提示,动作发生的情境信息影响人们对动作的理解,即基于推理过程理解动作,支持理论论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