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If there is one thread running through the history of Chinese philosophy, Ziporyn would identify it as the concept of "coherence." It is no exaggeration to say that Ironies of Oneness and Difference is a gronndbreaking work, in which Ziporyn makes a case for the primacy of coherence in Chinese ontology. This is the first installment of a two part study. The second volume, Beyond Oneness and Difference." Li and Coherence in Chinese Buddhist Thought and Its Antecedents, examines explicit articulations of the concept li ~, traditionally translated as "principle," "reason," or "pattern," but which he argues should be understood as a form of coherence. The first volume examines the discourses in pre-Qin texts that prefigure its development. Ziporyn attempts to plot continuities of meaning and usage over time that may be interpreted as stages in the emergence of an explicit concept of li. He makes his case with impeccable sinological scholarship, extensive familiarity with the relevant texts, and mastery of philosophical concepts, discourses, and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2.
采用移动窗口阅读技术探讨记叙文理解中因果关系对于空间信息加工的作用。实验1和2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空间信息与故事结果的因果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因果关系不仅会影响文本明确提及的空间信息的加工而且能够促进隐含的空间关系建构情境模型。实验3的自变量是故事中物体与位置词的空间关系,采用相关样本t检验对不同条件下位置探测词的反应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空间情境模型是读者为保持故事因果连贯回溯建构的而不是在阅读进程中的实时建构。实验4中空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增大,结果发现当故事中空间信息的文本距离较远时即使有保持因果连贯的需要,读者仍无法回溯建构空间模型。  相似文献   
3.
构成理论认为,读者在阅读记叙文篇章时,试图构成一个有意义的情景参照模式以表达读者的目标、篇章连贯性以及解释文中为何提到所描述的行为、事件及情景,其中推论生成是一个重要环节。而推论可分为十三类,有六类属线上生成,五类属脱线生成,有两类难以确定.需考虑语用因素,其中有些推论因读者目标不同而有特殊性。构成理论还认为,除了局部推论和整体推论外,其它推论都与读者的世界知识有关。该者目标满足,局部与整体连贯实现,以及外显信息解释决定着对记叙文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王瑞明  吴迪  邹艳荣  周爱斯  曾祥炎 《心理学报》2011,43(10):1114-1123
采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和加工分离范式(PDP)探讨了整体连贯和局部连贯条件下连贯性高低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实验1使用独立记得-知道范式(IRK), 通过分析被试对再认项目判断为“记得”或“知道”的比例(击中率), 探讨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实验2使用加工分离范式(PDP), 通过分析被试在包含、排斥测验中的击中率和虚报率, 探讨连贯性对文本表征意识性的影响。总的实验结果表明, 在整体连贯条件下, 连贯性只影响有意识加工, 不影响无意识加工; 而局部连贯条件下, 连贯性对有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都有影响, 证明了不同连贯条件下连贯性高低对文本表征的加工过程有着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通过四个实验考察句子边界对整体连贯性的影响。实验运用不一致程序(inconsistent paradigm)进行。实验一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target line)不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2(post-target line)后才会意识到目标行1中的不一致。实验二结果发现,当目标行1是一个完整句子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就可立刻意识到其中的不一致,但探测词的反应时在两种条件下则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句子边界作为一种信号,提示读者在阅读下一句子前要完成当前句子的整合加工。实验三结果发现,目标行1以一个无关词(如然后)结束时,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也可立刻注意到其中的不一致,这表明句号对背景信息的整合不是必需的。实验四考察了分号的作用,结果显示:被试阅读完目标行1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冲突。根据本研究的结果,可以推测句号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影响,而其它句子边界(如:分号)的作用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王景亮 《美与时代》2013,(12):85-86
分三个乐章讲解在演奏这首《降B大调长号协奏曲》遇到的有关气、舌、唇、手的灵活的运用和完美的结合,呼吸的强弱不同变化以及与唇的风口变化等因素、手腕的连贯动作,再加上手臂的合理运用和完美组合,才能体现出内在的气息流动和语句的抑扬顿挫。针对每个乐章中所遇到的一些技巧问题(如把位的移动、跳音、连音、颤音、气息等)如何运用加以详细的讲解,从而让我们更为清晰的演奏这首《降B大调长号协奏曲》。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