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姜金良 《学海》2022,(4):175-183
行政犯立法中广泛地将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认定等行政行为作为构成犯罪的前置性要件,因此刑事司法必然涉及对行政行为效力的审查。首先,为保证犯罪认定的实质合理性,应肯定刑事司法中对前置行政行为具有审查权。其次,在审查限度上必须对行政行为进行全面实质性审查,不仅要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事实、法律适用、程序性要件等合法性要件进行审查,还要对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对于以行政处罚等作为前置条件的犯罪,对作出行政行为的基础性事实不存在、程序不合法、行政行为不具有合理性的,应阻却犯罪的成立。对于违法取得的行政许可,应解释为未取得许可,不具有阻却违法的效力。对于行政认定行为有错误的,在刑事司法程序中可以按照法律适用问题直接予以判断。  相似文献   
2.
翻译伦理有"多元论"和"一元论"之分。"多元论"从文化间性理论出发,将翻译伦理当作动态的,情景性的概念,认为翻译事件的意义取决于翻译的处境、功能以及翻译与其接受者之间的互动与关联,却混淆了翻译伦理和一般的实践伦理之间的区别,忽视了翻译伦理的普遍性和恒常性。与此相反,"一元论"以"再现伦理"为代表,强调翻译的"语言性"本质,主张译者行为回归翻译本体和翻译对象(源语文本)的语义范围,却忽视了翻译事件的历史性与情境性,以及由此衍生的翻译伦理的多元和动态。多元论和一元论因视角不同,方法互异,而各显利弊,共同构成了翻译伦理的整体景观。  相似文献   
3.
相对主义,理性主义和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巴恩斯  B  布钽尔  D 《世界哲学》2000,(1):5-15
在过去近 30年中 ,国外学者在科学知识社会学 (SSK)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引起了相当大的影响 ,其范围已经超出了社会学领域 ,对传统的科学史及哲学研究提出了挑战。SSK代表了国外学术界在认识论、社会哲学以及科学社会学等方面研究的新方向 ,引起了不同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有鉴于此 ,我们挑选了 SSK正反两方面有代表性人物的论文 ,组成“科学社会学 :理论与争论”专栏 ,分期刊出 ,希望对国内学者有所启示。读者若想了解更详细的情况 ,请注意东方出版社不久将推出的《知识与社会译丛》。  相似文献   
4.
正[网易新闻]近日,广东东莞一轿车强行违法变道被后车撞翻,交警认定前车负全责。后车车主将行车视频传上网,并称"只要对方全责就去撞",并坚持"若重来,还会这么做",引发网络上一片热议。支持他的人拍手称快,赞同他维护自身权益,给乱开车的人以教训,表示前车  相似文献   
5.
圣灵立你们作全群的监督,你们就当为自己谨慎,也为全群谨慎心中有尺,行事有规,体现了一种法律意识、规矩意识。圣经说:"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14:40)今天,提升教牧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担当是十分必要的,不能违法违规"踩红线",应当依法而行,自觉遵守新修订的《宗教事务条例》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中国基督教教会规章》,在宪法和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宗教活动,依法依规办好教会。  相似文献   
6.
谢炳国 《天风》2012,(1):60-60
据天津北方网讯报道:上月底,天津一所小学门口,早上7点钟交警在拦检接送学生车辆时,发现一辆白色夏利车驾驶人身上散发出酒气,交警立即用呼吸式酒精检测仪检测,结果该车驾驶人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为55毫克,属于酒驾交通违法。  相似文献   
7.
一元论与多元论之争是道德心理学领域近些年最为活跃的理论交锋之一。道德一元论认为所有外在的道德现象与内在的道德结构都可以用一种因素来解释。道德多元论则认为道德不能只用单一因素来解释,而是存在多个不同质的道德维度,且具有文化敏感性。对应道德理论和道德基础理论是这场争议的典型代表。双方就伤害的解释力、道德失声现象、模块化道德与洁净维度独立性等方面展开论争。未来研究应从三个具体方面进一步探索道德之一元论与多元论难题,进而保持道德心理学领域的理论活力。  相似文献   
8.
穆勒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引发学界对"穆勒难题"的争论。各种"调和论"认为,只要合理地解释快乐的质与量,就可以化解快乐质的区分与功利原则之间的矛盾。但是穆勒以"自我完善论"为依据对快乐进行质的区分,必然引出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作为行为的主要动机与价值标准。各种"调和论"要么否认穆勒引入了快乐之外的其他价值,要么否认这些价值会对功利主义原则造成威胁,这与他们对快乐质的解释以及《功利主义》的文本内容不相符合,"穆勒难题"是穆勒思想自身矛盾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人们在对未知问题作推测,或对已解决的问题作解释时会涉及两种观点的论争.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哲学观点论争在今天的医学领域中已转化为在病因、发病机制中的还原论与整合论的论争.  相似文献   
10.
司强 《现代哲学》2023,(6):19-24
从《历史与阶级意识》到《关于社会存在的本体论》,卢卡奇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态度经历了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这种转变的实质是总体性辩证法从以黑格尔的观念论为基础,将自然与历史相区别的二元论,到构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尝试。只要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辩证法就不仅仅存在于自然领域,而且必须涵盖社会和历史领域。就此而言,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并无原则性区别。卢卡奇早年对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评是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