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8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在临床心理学中的认知研究,虽然包含了许多认知观点,但各种理论彼此独立,缺少一个有结合力的框架来整合它们。80年代以来,Ingram等人倡导将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范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总结和解释已有的认知临床研究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指导临床评估与治疗。本文以Ingram等提出的认知分类系统为例介绍了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的基本思想、这一系统如何与临床心理学结合而赋予概念新的内涵,概述了认知实验应用于临床评估的方法和获得的一些实验结果,以及如何通过这种信息加工观点理解心理障碍,进行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2.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线性自组织理论的进化观的若干要点上海中医药大学(200032)包含飞一、现代生命科学基本理论的不足柏格森指出,对高度复杂的生命组织和机制的解释,活力论者借助于机体内在的神秘莫测的有机“智能”,而机械论者借助于各种诸如自动控制机器的模型,但仍离不开外...  相似文献   
3.
医学究竟是什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现代医学蓬勃发展的今天,医学是什么都是一个始终存在着争论的问题。本文在概括了以往关于医学概念的几种主要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语义、思维方法等方面分析了产生争论的根源。最后,本文在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医学概念的一种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普拉契克的情绪进化理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乔建中  高四新 《心理学报》1991,24(4):99-106
本文着重从情绪与进化、基本情绪、情绪的本质、情绪的结构模式、情绪与认知和情绪与人格等六个方面,介绍了普拉契克情绪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5.
使用空间观点采择任务,探究7~11岁儿童的空间观点采择的自动性和发展趋势。结果发现:(1)在他人任务中,正确率随着角度的增长而减小;(2)在自我任务中,相比于空间关系不一致时,一致时的正确率更高,且反向的一致性效应出现在150°~180°间。本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空间观点采择任务对儿童有效;7~9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空间转换;11岁的儿童可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本研究首次证明,11岁是儿童自动进行需要判断左右位置的空间观点采择的相对年龄转折点。  相似文献   
6.
殷融  赵嘉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7):1264-1278
语法是人类交流系统有别于其他动物的关键特征之一。行为比较研究表明, 除人类外的其他灵长目动物也能理解并掌握抽象的顺序排序规则; 神经生物学比较研究表明, 支持排序处理的神经机制来自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共同具有的脑区。因此语法所依赖的序列学习能力在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间具有进化连续性。词汇限制假说、事件感知假说与自我驯化假说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人类语法的进化起源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讨人工语法任务中所发现的脑神经机制是否是层级结构加工的通用处理器, 并进一步澄清语义加工与语法加工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李艺  肖风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10):1887-1900
自动观点采择现象已有很多研究证实, 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目前存在内隐心智化与潜心智化两种观点:前者认为自动观点采择是自发采择他人视角的领域特殊加工; 而后者提出自动观点采择实质为反射性注意定向、位置的空间编码等领域一般加工, 模拟了心智化在社会环境中的作用。在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可独立或共同运行的基础上, 提出了内隐心智化和潜心智化协同作用模型。未来研究应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研究多样的被试群体, 探索自动观点采择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影响其必要的社交活动和生活质量。本文通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的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出相关的心理特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过程受损,表现出自我中心性和他人中心性。在神经生理上表现出与视觉观点采择相关的脑区激活减弱。可能的原因是患者认知功能中反应抑制能力和心理旋转能力的受损所致,建议采用认知干预疗法可能会改善患者的视觉观点采择能力。目前的研究论证了精神分裂症患者视觉观点采择过程的损伤,对于不同水平的视觉观点采择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认知模式还未有明确的定论,未来的研究可以从该角度入手,更加明确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水平视觉观点采择的特点和神经生理活动。  相似文献   
9.
支撑—活动观、社会共享认知观以及实践共同体观是当前情境理论中具有代表性的迁移观点。这些观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强调情境特性对迁移的影响,并主张在常规的学校教育中突出情境、尤其是社会文化与社会实践情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心理素质结构研究模式不经济,研究结果出现纵向断裂横向分裂的趋势.从进化心理学的视角来看,心理素质结构的最终功能均指向个体的适应性,其形成是与周围环境不断排斥和融合的过程.建构的心理素质结构融合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传统研究模式的弊端,并建议今后的研究应以分析人为主导转而分析人及其所处的文化环境并重,进而引导人的心理素质结构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