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线造型是中国画的基础.工笔人物画中的线型被归纳成"十八描",这是将绘画与生活中事物的巧妙结合,历代服装的变化在整个线型艺术的演变历史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工笔人物画的精髓——传神写意 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是以少胜多、以粹概全,似乎是在不经意中抓住和表现事物的特征,不做作而有天趣,超越表面的模拟,达到"传神写意"的境界.我国古代优秀的艺术作品无不具有这个特色.  相似文献   
3.
民间美术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中国艺术的舞台上备受关注。如何通过借鉴民间美术来拓展水墨画的创作,一直是很多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要追寻的答案。从水墨人物画创作的角度,从历史发展的背景以及两者的共性作为出发点,对民间美术绘画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与拓展中所起的作用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在当代画坛,意笔人物画已经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史以来,其发展态势从未如此迅猛,从业画家从未如此之多,在画坛的影响也从未如此之大。意笔人物画创作是意笔人物画教学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是意笔人物画临摹、写生教学的继续,是学生造型能力、艺术表现能力、人文修养和艺术创造能力的综合体现。研究意笔人物画的创作方法与步骤,我们能进一步提高对中国意笔人物画创作的认识,为当代中国意笔人物画创作提供积极而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李静 《美与时代》2023,(8):105-107
写生是学习国画的必要手段,我们需要对写生有正确且深入的认识,以此为创作做准备。因此,深入探究中国画中的写生、工笔人物画写生的实践过程、中国人物画的造型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展开实践,以深入了解白描人物写生的要点,掌握相应的写生方法,同时对中国画中人物造型的特点加深认识。  相似文献   
6.
贤空 《法音》2000,(1):71-74
佛教传入中国后,道安大师首立较完整的僧团生活规范,至唐代马祖道一确立丛林制度,其弟子百丈怀海制定清规,中国的丛林制度,始形成完备的规制。此一丛林教育制度,代代相传,成为培养僧伽人才的轨范。民国以来佛教界竞相兴办的佛教教育机构,如佛学院、学社、研究所等,则有突破传统丛林教育方式、吸收现代教育制度的特色,使传统丛林教育与学院教育融成一体,形成现代佛教教育的最大特征。一、兴办学院高僧辈出福建是中国佛教重点省份之一。佛教在福建普及社会、深入民间,与时代相结合,与老百姓的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则端赖历代高…  相似文献   
7.
汉画像艺术是我国杰出的文化瑰宝,其中刻画了许多人物形象,如伏羲、女娲、东王公、西王母、孔子、忠臣、雷公、电母舞者、出行者等,人物造型精于提取,夸张动人,别开生面。中国人物画在艺术表现上也尤为注重意念的传达。表现自然物象往往不拘泥于细枝末节,而是选择最能反映画家精神状态和思想情绪的瞬间姿态,加以浓缩与概括性的描绘,为了艺术的真实而冲破真实生活的束缚,简逸精到,以少取胜。汉画像艺术用石,中国人物画用笔,虽工具材料大不相同,但造像的方法和理念却有着很多共通性。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代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宗旨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近代呈现的总特征是继承传统与变革开新并存,具体表现为保守与变革的矛盾交织特色,对封建纲常礼教及其养成教育方式的反思批判,以及更新民德实现救国强国和民族振兴。而现代青少年道德教育宗旨则逐渐向德育为先、诸育协调与人才强国转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人物画创作自魏、晋、唐、明、近代,迄今已经历了五次变革。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剧烈转型,也为中国的人物画创作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文化与审美多元化的今天,传统笔墨与审美应与现代文化对接。人物画家无论在技术与精神两个方面都应有所发展和提高,更为重要的是提升精神层面的境界。人文主义思想历久常新。在今天的艺术创作中,以人文关怀的态度去发现与刻画现实生活里的人物形象,乃是推动绘画艺术不断前进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撷取艺术史上中国明清文人画与西方文艺复兴古典绘画这两个典型个例,从客观的、多维的角度出发作比较,从社会因素、文化背景、艺术形式等方面进行深度分析,意图剔除传统文化中的消极因素,吸纳并借鉴西方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审视并挖掘中西文化的不同发展与内涵,更好地深刻领会中西文化的精髓,以便继承和发展适应新时代的本民族的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