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凯 《中国宗教》2012,(4):71-73
如何将禅与现代生活从深、广两个方面进一步结合,提供给世人在现实生活和信仰上都得到满足的简而灵的操作技术,成为禅宗发展的关键。近代以来,中国禅宗虽然还有少数人保持着丛林禅、山林禅的风气,但是已经步入现代转型的阶段,强调在动用中、世俗生活中参禅,将生活与禅、世间与出世间打成一片。  相似文献   
2.
金易明 《法音》2001,(6):39-40
本刊讯 6月1日上午,设于上海龙华寺方丈室内的朴老灵堂庄严肃穆,巨幅遗像两旁悬挂着朴老手书遗嘱诗偈:“生固欣然,死亦无憾。花落还开,水流不断。我兮何有,谁欤安息。明月清风,不劳寻觅。”东西两壁“缁素表率”、“道范楷模”八个大字深沉苍劲,表达了上海佛教界四众弟子对朴老的敬仰之情。10时25分,朴老夫人陈邦织女士捧着朴老骨灰坛,在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觉醒法师等陪同下,来到龙华古寺。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王永平居士、荫远法师,秘书长照诚法师及龙华寺两序大众在山门外列队迎…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3,(6):1
前不久,"兴教寺申遗"和"丽江佛像"事件,引发社会广泛讨论,更震动了众多佛子的心。古德云:"不忍圣教衰,不忍众生苦",面对佛教被肆意商业化、庸俗化的现实,我们除了无奈与痛心,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佛教徒潜在的忧患意识被再一次唤醒,佛教如何继承传统,如何"化世俗"而避免被世俗化的问题,已严重地放到我们面前。近代西方"宗教世俗化"理论认为,宗教从超越的彼岸回到人间是不可抵挡的历史潮流。在文化与价  相似文献   
4.
高祖权 《天风》2002,(6):53-53
3月15日《解放日报》周末版上报道了一位名叫林依香的上海下岗女工,勇敢地选择了去北京打工当保姆,由于工作努力,信誉又好,现在办起了“依香月嫂家政服务中心”,使远近打工的许多姊妹也投了过来,此事曾被中央电视台和北京电视台分别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城隍庙道乐团以道教音乐为载体,向日本人民展示了博大精深的道教文化,促进了两国道教界的交流,为巩固中日两国的友好情谊作出了积极贡献。身处喧闹的景区,上海城隍庙独守一份清静。门外游人如织,熙来攘往;门里道韵悠扬,仙乐飘飘。自2003年成立以来,上海城隍庙道乐团的道长们凭着对道教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近代基督教界杰出的爱国领袖吴耀宗先生(1893-1979)在青年时代曾是一位唯爱理想主义者,担任过中国"唯爱社"主席与《唯爱》杂志主编。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逐渐放弃唯爱主义的主张,转变为一位为正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法音》2007,(10):61-62
10月14日至15日,由上海玉佛寺、上海文化基金会主办,华东师范大学觉群佛教文化研究所、复旦&#183;觉群人文精神研究中心协办,觉群佛教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承办的“佛教与现代化”——纪念太虚大师圆寂60周年研讨会在玉佛寺隆重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王佛寺方丈觉醒法师,香港佛教联合会觉真法师、上海市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周福根、上海市民宗委副主任曹海红以及普陀区、各协办方的有关领导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近百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左芙蓉 《孔子研究》2014,(2):54-58,11
西方传教士于近代来到中国传播基督教,他们面临诸多障碍,而影响中国人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障碍之一。为了达到以基督教代替儒教的目的,他们进行了诸多改变儒教的尝试,也因此与儒家思想结下不解之缘,对耶儒关系的认知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考察这一转变及其成因不仅有助于理解近代中西文化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而且对当今世界的宗教对话、文化交流以及中国文化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近代哲学的突出特点就是冲出书斋面向社会,企图为现实变革和政治斗争提供方法和准则。现实需要的复杂性、多变性和紧迫性决定了中国近代哲学的肤浅与庞杂。在中国近代这个博引古今、包罗中西的哲学体系中,到处充满了各种明显的和隐藏的、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进步的和守旧的矛盾与冲突。“独”与“群”则是这众多矛盾中最基本的一对。  相似文献   
10.
张奎良 《哲学动态》2012,(11):15-21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自从诞生时起,就一直和唯物史观纠结在一起,很难从内涵上对它们做出明确的区分。这种状况不仅导致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史观称谓上的混乱,而且直接影响了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独立研究,以致它深藏的许多秘密直到今天都没有揭示出来。由于历史唯物主义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读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