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关于孔子忠恕思想的界说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忠恕思想是孔子道德学说的核心内容 ,但学界对它所作的界说有分歧 ,不规范 ,而且现行的理解不符合孔子的原意。这必然会影响全球化时代这一重要思想在国际文化思想领域的广泛传播和竞争能力 ,应该加以辨正。在给这个思想下定义时 ,要注意到“忠恕”一词实际上表示因忠而恕的意思 ,而不是“忠”和“恕”的并列。  相似文献   
2.
《荀子集解》及其它训解《荀子》的著作中存在诸多训释错误,有必要探讨其正确的训解。如《解蔽》"宇宙里矣",其意当为:大清明之人,心如明镜、止水,万物无不映现在他心里。《修身》"虽有大过,天其不遂乎","遂"读为"遗",义为遗弃。《大略》"言之信者,在乎区盖之间","区盖"乃"阙"之缓读。《尧问》"无越逾不见士",又"越逾好士",两"越逾"义同,都是超越、跨越序列、等级。  相似文献   
3.
《论语》的部分语句,古今歧解丛生,使《论语》初读者无所适从。《泰伯》篇的"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为政》篇的"至于犬马,皆能有养"、《卫灵公》篇的"吾犹及史之阙文也"、《宪问》篇的"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述而》篇的"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等,即是其例,有必要本着重据重理、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加以讨论和辨正。  相似文献   
4.
杨简(1141~1226),字敬仲,慈溪人,谥文元。曾筑室德润湖上,更名慈湖,学者称慈湖先生①。杨慈湖为象山门下高弟,全祖望说“文元(慈湖)为陆氏功臣”②。四库馆臣也认为,“简则为象山弟子之冠,如朱门之有黄斡”⑧。黄宗羲评价其学术地位说:“象山之后不能无慈湖,文成之后不能无龙溪”④。近人钟泰谓:“陆门之有杨慈湖,犹朱门之有蔡西山也”⑤。这都表明,慈湖是象山门下最有影响、最有成就的弟子。甚至“其立言宗旨,已开新会、余姚之派”⑥。其学说在陆王心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慈湖生前身后备受“近禅”、“是禅”之讥,理学史上评鉴慈湖学术,这个指责亦所在多有。因此四库馆臣总结说,“其讲学纯人于禅,先儒论之详矣”⑦。从唐宋开始,儒学视二氏为异端,直至中晚明才有所转变⑧。在儒林或道学中人看来,“近禅”是非常严厉的批评。对心学一系理学家“杂禅”的问题,虽然学界近来有所考辨,一些沿袭之谬得以澄清,但于慈湖尚缺乏全面深入的检讨。而慈湖思想与佛教的关系究竟如何,关涉到其学术的宗趣和定位,确有专门研究的必要。本文从辨析慈湖的态度与行迹和回应“世儒的批评”两方面加以考察,希望使慈湖“杂禅”的问题得以辨正和嫠清。  相似文献   
5.
崔海鹰 《孔子研究》2012,(5):127-128
<正>由黄怀信先生主著、其数位学生参与的《汉晋孔氏家学与"伪书"公案》一书,是一部以汉晋时期的孔氏家学为切入点,对相关"伪书"问题进行反思、辨证的新著。该书是此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最终成果,列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资助出版丛书,并于2011年4月由厦门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在近代"古史辨"运动中,《周易》、古文  相似文献   
6.
郭园兰 《哲学动态》2022,(11):54-60
朱子对“离爱言仁”说的批判,学界多有关注,但不曾结合仁、爱的分合关系和心性、工夫论的内在关联等内容进行专门考察。朱子的心性论与其工夫论关系密切,其心性哲学为其工夫修养提供理论基础。在己丑之悟后,朱子通过新建“心统性情”之心性结构以凸显“情”的心性论实质。立足于工夫论的角度,朱子一方面批判二程门人杨时、谢良佐及其后学的“离爱言仁”说无警切之功、沉潜之味,不合圣言,空而不实;另一方面,他主张以爱推仁、因爱知仁、以爱之理释仁,倡导升高自下、下学上达、先涵养后察识的工夫论路径。这彰显了朱子由中和旧说到中和新说的转变及其理学心性、工夫论建构的发展与完善,透显出其与时俱进地建构理学、大力推动传统儒学创新性发展的努力。  相似文献   
7.
方笑益 《佛学研究》2004,(1):370-372
王安石诗文多用佛典,然古今注家对于这些佛典的解释或未尽确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读者对诗文本身的解读与体悟。近读王氏文集,发现注家对《与僧道升》诗第二首与《答蔡天启书》中所用佛典的解释都不够准确,遂略作辨正,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任希古,初唐诗人,其生平事迹在《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二十《孝友》中原本有传,但该传阙漏不详,并有差误,晚出史料转相抄引,贻误后学。本文试图通过对任希古的文献资料加以梳理琐考,以便略详其生平,补史之缺,澄史之误,或可给后来者提供些研究便利。  相似文献   
9.
"思无邪",从汉代至今一般误读为"思想纯正"。其实,"思无邪"在《诗经·鲁颂·駉》一诗中,"思"作句中语辞,连接"无邪"作补语,即"以车袪袪思无邪","无邪"指不偏斜,补充说明马的步子正,不偏离所驾车辆的行进方向。"思无邪,思马斯徂",写马匹"其致一也"。孔子以"思无邪"评价成百上千诗之旨归,引《诗》断章,但未失原义,以马匹的"其致一也"写"诗三百"的"其致一也",所致者王道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