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躯体化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概念。西方学者往往将其归结为是中国人不善表达情绪的结果。本文就躯体化现象进行了探究,着重分析了导致这一现象的经济、文化、社会因素。最后文章就躯体化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分析了躯体化本身的适应性意义,以及盲目采用西方诊断方式对医患关系等方面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指出发展本土化治疗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杏仁核是情绪信息加工的关键脑区。近年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领域发现了杏仁核情绪加工的效价特异性现象,并且整体存在左侧杏仁核对正性情绪、右侧杏仁核对负性情绪以及双侧杏仁核负性偏好的特异性趋势,且受到材料突出特征、个体差异、任务条件的调节。未来可进一步探索注意对杏仁核情绪效价特异性的调节作用,探究动态情绪刺激加工时杏仁核的活动特点,考察心理障碍患者加工负性情绪时的杏仁核激活模式,并确定杏仁核的效价特异性在思维、计划、决策等高级认知过程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关系着个体和国民的健康和福祉。目前学界对该领域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参考传统金钱领域的相关理论模型和方法的阶段, 但健康跨期决策具有领域特异性, 沿袭金钱领域理论模型和方法, 导致该领域在研究方法和结果上存在较大的不一致性。健康跨期决策的行为后果是该领域关注重点, 多数研究均报告个体的低时间折扣率、高未来时间取向与其健康保护行为正相关, 与健康风险行为呈负相关。该领域也关注健康跨期决策的影响机制, 如决策对象和决策主体的核心特征等因素。未来研究亟需发展适用于健康领域的跨期决策模型和研究范式, 明确健康行为与跨期决策偏好的关系, 深入探讨健康跨期决策的内在选择机制, 并在健康行为干预和医疗卫生政策应用方面进行更多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5.
统计学习是指个体在连续刺激流中发现转移概率等统计规律的过程, 在Saffran等(1996)的经典婴儿语音切分研究中首次被提出。大量研究证实了统计学习的普遍存在, 近期学界开始关注统计学习的特异性及其对认知的影响, 尤其是从学习过程及其特异性两个方面阐述统计学习的认知神经机制并揭示其和语言的交互作用。未来应从脑和行为的多模态数据视角, 丰富统计学习结果的行为和神经指标, 考察不同类型统计学习过程的动态神经活动模式, 建立统计学习行为和脑的关联, 深化对统计学习认知神经机制的认识, 在统计学习与语言交互作用的基础上, 从成人二语学习切入结合音乐统计学习训练探讨促进语言学习的统计学习干预手段。  相似文献   
6.
我若成水     
我是一缕蒸汽,飘在所有透明的空间里。随着摇曳的落叶摇曳,随着飞舞的粉蝶飞舞,随着消散的清风消散。用自己的躯体,融入所有的灵魂。我化作一滴水,晶莹中折射七彩的幻想:偎依在荷叶上,滚动着为蜻蜓吮吸点点;我匍匐在道路间,袒露着享受日光的沐浴;我静立在红花中,融化着感  相似文献   
7.
据估计大约50%婴幼儿特应性皮炎和35%成人特应性皮炎患者对常见过敏原过敏。气源性过敏原、食物过敏原和小分子接触性过敏原是特应性皮炎发病的主要环境诱发因素。临床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特应性斑贴试验等体内试验并结合外周血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进行过敏原诊断。当明确与发病相关的过敏原后,回避治疗是首要的原则,对于尘螨等难以完全回避的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是有可能改善病情并达到长期缓解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领域的道德判断中,情绪可能起着“催化剂”的作用。一种特定情绪对应一种核心评价;一种情绪只影响某一道德领域的判断,不同情绪的影响是特异性的;进化心理学和具身认知对道德判断中存在的评价倾向和特异性效应进行了解释。未来研究需要探索评价倾向与特异性效应的内在心理机制。以及进一步探讨文化等第三变量对不同情绪与特定领域道德判断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时距知觉适应后效是指长时间适应于某一特定时距会导致个体对后续时距产生知觉偏差。其中对视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空间选择性的探讨存在争议,有研究支持位置不变性,也有研究支持位置特异性。这类研究能有效揭示时距编码的认知神经机制,位置不变性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较高级的脑区,而位置特异性则可能意味着时距编码位于初级视觉皮层。未来还可以探究时距知觉适应后效的视觉坐标表征方式,开展多通道研究以及相应的神经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是怎样与世界统一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