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刘非非  单世联 《学海》2014,(4):128-136
人类的文化生产活动始终是在一定的文化运行体制中进行的,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出现了不同的文化赞助人和赞助模式。本文通过对文化赞助人概念的辨析和文化赞助模式的分类研究,讨论了赞助人对于文化发展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不同赞助模式的形成背景和内涵特征,由此来分析在技术革命和资本主义发展的推动下,主流赞助制度由私人赞助向市场体制赞助的转变过程中,文化产品商品属性的确立以及文化市场的形成过程,新的文化中介商和文化消费群体的出现,以及文化生产者身份、地位及其物质与人身保障制度的变革需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在市场赞助模式形成过程中近代版权制度的萌芽及其最终形成与确立。  相似文献   
2.
正"在各种文化之间历史性的学习进程发生的地方,知识分子都一直在认识、在关于生活和传统的知识的交换活动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奥斯卡·聂格,《龙纹中的现代化进程》,法兰克福1988年版,第11页。一、总体情况此次研讨会于2013年11月2—3日由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与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共同举办。中国全国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和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同为其赞助人。彼特·纳勒(理事)和卢兹·勃勒博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