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行《医疗事故处理办法》颁布实施10 年之久,新形势下需要对其进行修改和完善。“办法”的修改应该体现平等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原则,合理界定医疗事故范围,调整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的组成,建立完善的证据管理制度,明确医疗事故损失赔偿的范围和额度。  相似文献   
2.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法通则》确定的赔偿范围和标准不一致。通过《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与《民法通则》的对比,提出医疗损害赔偿的三个原则,即全面赔偿原则、限额赔偿原则、衡平赔偿原则,以及建立医疗损害赔偿费用的统一标准,希望对司法实践有所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食品安全法>第九十六条规定了"损一赔十"的高倍惩罚性赔偿责任,对该规定的正确理解和适用是其发挥阻遏食品违法行为、保障食品安全作用的前提.将从价值目标、责任构成要件以及适用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等角度对该法第九十六条进行阐释,以求为将来该条规定的适用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4.
契约伦理及其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契约活动古已有之 ,但契约作为经济活动的伦理基础则是市场经济的根本要求。市场经济造成的直接结果就是交往的普遍化和日常化 ,契约反映的是基于共同活动基础上的公共性和公共价值 ,体现的是公共活动中活动主体的主体间性特征 ,是一种“共同意志”和“公共精神”。契约活动包含着承诺与责任 ,体现着信赖与义务 ;通过缔约和守约实现了利益主体追求个人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契约活动是人们实现利己与利他的合理方式。契约是借公意的形式而实现的经济活动和伦理活动。契约的伦理性与伦理功能是契约伦理的两个最为主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5.
赵永生 《学海》2007,(4):56-60
中国工伤死亡赔偿已经走过50余年的历程,对其评估必须立足中国国情,全面审视,客观、公正和理性.而对工伤死亡赔偿制度进行完善与重构已成为当务之急,提高立法层次、统一立法和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提高工伤保险待遇标准以及建立多层次工伤死亡赔偿体系是现实之举.  相似文献   
6.
意外赔偿     
那年初春,我在房前的小院子里种了一些蔬菜。悉心栽培了数月,到仲夏时院子里已是满眼油绿,让人看着心醉。每天我都在心里盘算着能有多少收获。那天天气极好,阳光柔和, 没有一丝风。看着蔬菜大多已经  相似文献   
7.
谢牧 《天风》2016,(11)
正据"腾讯新闻"报道:"2016年9月10日,海南一场婚宴上,一位28岁的伴娘在众人的叫好声中,端起一杯白酒一饮而尽,随后失去意识,呼吸暂停,最终抢救无效身亡。死因系酒精中毒导致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发窒息。"看到这个报道,令人痛心。婚礼本是美好的,没想到婚宴上的劝酒拼酒,却让一个28岁的女孩失去了生命。喜事变丧事,乐极生悲。无论事后追究赔偿多少钱,都无法挽回伴娘年轻的生命。  相似文献   
8.
王荣伟 《天风》2018,(9):58-58
几年前,A姊妹的8岁女儿被邻居小哥哥性侵了……报案后,公安机关介入,因为加害者是未成年人,最后做了经济赔偿以及教育处理,A姊妹为此这几年一直在搬家,就是为了让女儿走出阴影……年初,B姊妹要求我为她遭遇职场"脏话连篇"的境遇祈祷,原来在她周围一些同事是"好色之徒",常常用不堪入耳的"黄段子"对她进行言语骚扰,甚至猥亵(动手动脚),B姊妹多次严厉斥责,但是效果不大,她为此万分苦恼……近日,她换了工作单位,才走出这个梦魇。  相似文献   
9.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法律缺陷与立法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3年以来,其在医疗事故预防、医疗事故鉴定、医疗事故赔偿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我国相关立法的发展和完善,《条例》在医疗实践中的法律缺陷越来越明显。针对我国目前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现状,制定一部统一的关于医疗侵权损害赔偿的法律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邢鸿飞  曾丽渲 《学海》2022,(4):60-69+125
囿于环境侵权行为在法益指向上的二元性,将惩罚性赔偿突破性地植入环境侵权领域,不仅引发了司法适用上的分歧,亦冲击了私法体系的内在逻辑。在本体论层面,惩罚性赔偿应当是以私法运行机制实现惩罚与威慑之公法目的的复合型制度。但在教义学视域下,民法的私法本位决定了侵权责任编所构建的是救济私主体环境权益受损的传统型惩罚性赔偿。因此,不宜将其适用范围扩大为对生态环境公益的救济。针对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适用逻辑紊乱的现实情境,构建公私法分离的“二元”惩罚性赔偿体系应当是实现制度兼容的合理路径。与此相适应,在司法适用规则层面,应构建“差异化”的司法适用机制,以避免司法实践对惩罚性赔偿的误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