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论技治主义:以凡勃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永谋 《哲学研究》2012,(3):91-97,104,128
<正>20世纪下半叶以来,技治主义所主张的政治实践科学化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政治活动的显著趋势。美国在罗斯福新政之后,社会管理、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日益成为"某种技术性事务",技治主义跻身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堪比实用主义。(Kleinberg,p.4)技治主义还广泛传入其他国家,产生  相似文献   
2.
<正>在马克思早期著作中,人的活动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对社会的时间和空间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的作用。当代社会哲学研究中,社会时间和空间同人的活动包括交往活动有密切的关系。这些问题在列菲伏尔和哈维的研究中得到一些挖掘,但是他们对马克思的交往问题的重视不够。哈维的研  相似文献   
3.
资本现象学——论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民国时期,历史积淀深厚的南京是全国伊斯兰教中心之一。鼎盛时.全市共有穆斯林近6万人,市郊共清真寺50余座,达浦生、马品三、梁子修、方竹如等阿訇、经师辈出,伍特公、哈少夫、蒋国榜等各界人士声名远扬。南京部分回族穆斯林发挥善于经商的传统,把握时机,在古玩玉器业、炒货业、餐饮业、茶社业、牛羊肉业等传统行当中,取得了较快发展。不少人还投身民族工商业、金融业,成为全国著名的实业家、民族资本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人格与自然相互关系的现实与理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众所周知,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深入全面地阐释过人与自然的多重关系。在我看来,当他们把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工人和资本家当作法权主体即人格来加以看待时,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考察,也就包含了他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中人格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审视。不  相似文献   
6.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资本家不但要与买办官僚资本家作斗争,还要与同行竞争,与封建落后的手工业生产方式竞争,生存环境的恶劣可想而知。为了开拓和占领市场,求得生存发展,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出奇制胜,许多谋略,令人叹为观止,至今仍发人深省。 红蛋一颗,“小囡 牌” 出奇制胜 旧中国卷烟市场一向为外国资本家所垄断,而以立足上海的英美烟草公司(俗称卜内门)实力最强,风行中国的老刀牌、前门牌、红锡包、绿锡包、白锡包、哈德门、茄力克、三五牌等卷烟,几乎全是他们的产品。做广告是洋人的拿手戏,为推销卷烟,他们更…  相似文献   
7.
于天宇 《哲学研究》2023,(11):33-4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将资本的生息资本形态比喻为“自动的物神”,说明生息资本是资本自足性的实体形态。这不仅意味着资本统治的物性逻辑的完成,更意味着资本统治的观念逻辑的生成。马克思对资本神性的认识经历了从“物神”阶段到“自动的物神”阶段的深化。“自动的物神”的形成,不仅使资本全面压榨了劳动者,更从根本上改变了资本自身人格化的对象——资本家——的现实处境。“物神”如何成为“自动的物神”,以及在此过程中主体的存在场域变化,是理解资本统治、破解资本逻辑、预见无产阶级真正解放的核心问题之一。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剖析,一方面能够透视当前资本发展的新形态,另一方面也能够预见祛除资本神性逻辑的实践理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