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68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组中国被试的归因在维度上相对位置的评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中国被试对十项归因(心境、技巧、知识、机会、努力、帮助、能力、任务、偏好和运气)在五个维度(基源性、稳定性、控制性、预见性和普遍性)上相对位置的评定。并与钱德拉等人(Cbandler & Spies,1984),用美国被试所得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中国被试与美国被试评定的一致性达62%。此外,没有一项归因的评定是在维度的极端等极(1.0-2.0或6.0-7.0)。  相似文献   
2.
采用班级整群抽样法选取1847名3~6年级小学生(男生987名;平均年龄10.73±1.16岁)及其家长为被试,采用问卷法考察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敌意归因和冷酷无情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父母心理控制显著正向预测小学生的欺负行为;(2)冷酷无情在父母心理控制与小学生欺负行为间的关系中存在中介作用,敌意归因不发挥中介作用;(3)父母心理控制对小学生欺负行为影响的中介机制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学段差异。本研究结果表明,冷酷无情是父母心理控制影响小学生欺负行为的重要机制,但敌意归因不是。研究者和实践者应注重对欺负者情感加工能力的关注和干预。  相似文献   
3.
能力自我知觉与成就归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4.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及内部的认知加工过程。采用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问卷法调查大学生的生涯适应力、归因和择业焦虑。结果发现:(1)生涯适应力既能直接负向预测择业焦虑,又能通过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及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的链式中介作用间接预测择业焦虑。(2)在生涯适应力与择业焦虑的关系中受到消极事件归因方式的调节作用:只有消极事件积极归因时,生涯适应力才会影响择业焦虑。研究结果揭示了择业焦虑的内部作用过程,丰富了生涯适应力通过注意偏向和积极事件归因方式影响择业焦虑的解释视角,为通过归因和注意偏向的调整缓解不同生涯适应力个体择业焦虑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与学业成就关系研究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初中学生学业自我效能、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的学业自我效能、内在动机定向、掌握目标、内部归因、自我监控学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正相关,而外在动机,外部归因与学业成绩有显着的负相关,同时回归分析揭示,学业自我效能是学生学业成绩的主要预期因素.(2)学业自我效能与动机定向、成就目标、归因信念、自我监控学习等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影响学生学业成就的内在因素,学业自我效能对其它各种影响学业成绩的因素起到一种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联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建政  杨治良 《心理科学》1999,22(4):310-313
对汉语双字词的关联效应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发现:语义关联效应显著,而语音关联效应则不存在。被试对各词再认判断确信程度和使用频率判断的模糊统计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糊痕迹理论的概括性表征、细节性表征和梗概抽取等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记忆归因理论。  相似文献   
8.
综合运用问卷调查统计、对比方法了解不同群体对医学职业潜规则主要表现的认知情况.各群体对医学职业潜规则主要表现的认知基本一致,潜规则流行之势不容忽视.理性地分类和剖析了潜规则现象,发现医学职业潜规则流行与医改具体举措失误、医学职业生态的公益性缺失和医学知识权力的大量滥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社会比较作为认识自我的一种方式,对个体心理与行为的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但对于社会比较如何影响不诚实行为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在3项实验中操纵了不同方向的能力社会比较,探讨其对不诚实行为的影响(研究1)以及归因反馈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2)。结果发现:(1)相比于向下比较和无比较,向上比较会增加个体的不诚实行为;(2)归因反馈调节上述影响:向上比较后,相比于给予能力反馈,给予努力反馈可以减少个体的不诚实行为。本研究拓展了社会比较后效研究,对如何减少社会比较引起的不诚实行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寻求幸运的行为从古至今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幸运感知如何影响消费行为的理论成果为消费研究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通过系统回顾相关文献发现, 个体的幸运感知会对冒险行为、独特性寻求、传染效应、特定事物的态度和幸运消费产生影响。归因理论、人格特质理论、认知启动理论、反事实思维、社会比较理论、控制感理论和启发式决策可以用于解释幸运感知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未来研究应深化幸运感知影响消费行为的作用机制并拓展边界条件及其双向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