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贪婪是人性的重要特点之一,也是哲学、经济学等领域经常讨论的话题.本文首先梳理了贪婪的概念,并将问题聚焦在对于物质的贪婪上.然后总结了贪婪的特点,并提出贪婪的定义.接着阐述了情境因素如何影响个体对贪婪的态度,以及贪婪动机如何影响自利行为.贪婪决策是个体决定是否做出贪婪行为的心理过程,受到自我意识和情绪的影响.贪婪决策过程模型整合了控制性、自动化两类加工方式,阐释了自利倾向与道德自觉相互作用的机制.本文对以上内容逐次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才华与贪婪     
狐狸原来不聪明,也没有坏心眼。一天,狐狸遇见了仙女,就请求仙女给它聪明才智。仙女拿出一只仙果给狐狸吃。狐狸吃了仙果,马上就变得聪明起来,大家都夸它机灵能干。  相似文献   
3.
书法家给一个人题词,两个字:知止。 结果呢,“知”字写得硕大,“止”字略显卑琐,总之,凑在一起,有些不和谐。那个人一脸的不高兴,说,还书法家呢,写得这是个啥!  相似文献   
4.
圣凯 《中国宗教》2014,(6):18-19
在当下中国,具有平和、节制的宗教性格的佛教,在现代资本的“贪婪攫取”面前,显现出无力与无奈。在滚滚的商业浪潮中,寺院经济成为各方竟食的“唐僧肉”,一些政府相关部门、企业或个人强势介入,  相似文献   
5.
旅游团决定到沙漠去,这确实是时髦刺激的探险。带上食品、水果、饮料,在导游的带领下,游客们兴致勃勃地上路了。  相似文献   
6.
美国金融危机是全球经济过度金融化的后果。过度金融化不仅形成了脱离实体经济发展水平的巨量金融资产泡沫,而且造成了储蓄动员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和分配调节机制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蜕化。更为严重的是,过度金融化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生态,使私人资本的逐利本性凌驾于其他社会价值之上,人们的经济行为被恐惧和贪婪所统治。只有深刻认识过度金融化对于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和社会伦理文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才能在深化金融改革、扩大金融开放的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重蹈过度金融化的覆辙。  相似文献   
7.
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战。父亲已做了将军,儿子还只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箭囊,其中插着一只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配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箭囊,厚牛皮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露出的箭尾。一眼便能认定用上等的孔雀羽毛制作。儿子喜上眉梢,贪婪地推想箭杆、箭头的模样,耳旁仿佛嗖嗖地箭声掠过,敌方的主帅应声折马而毙。果然,配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呜金收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完全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拔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  相似文献   
8.
2005年,一场可怕的禽流感像瘟神一样肆虐全球,人们无不谈“禽”色变,家禽养殖业遭受到了灭顶之灾。在湖北武汉,正当一些养鸡人慌不择路地大量宰杀或抛售蛋鸡时,一位年届71岁高龄,刚刚涉足养鸡业的农村妇女却在冷静地观察和思考着。之后,她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目瞪口呆的决定:大量收购别人甩卖的鸡苗。  相似文献   
9.
马剑虹 《应用心理学》2008,14(4):371-377
公共资源两难的根本问题是个人经济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矛盾。一些人为了追逐个人利益最大,过度获取公共资源,走向"公共的悲剧",或不愿为公共资源作出贡献,"搭便车"现象流行。传统的研究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探讨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机制,用"贪婪"来解释"搭便车"现象,并根据强化理论以奖励和惩罚作为主要对策。但是,这种理性经济人观点忽视了人的社会动机。实际上,公共资源两难博弈是一个社会互动的过程,人的社会心理因素在其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从社会人(Homo socius)的人性观来进行分析。本文在当前的相关研究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公共资源两难博弈行为的动机模式,从社会学习理论出发,提出了公共资源两难管理的社会学习过程和动机释放机制。  相似文献   
10.
据说在印度的热带丛林中,当地的农民,会用一种奇特的狩猎方法捕捉猴子。人们在一个固定的小木盒里面装上猴子爱吃的坚果,再在盒子上方开一个刚好够猴子前爪伸进去的小洞。到了晚上,猴子一闻到坚果的香味就会来偷吃。但当它们的爪子伸进小洞以后,爪子就再也抽不出来了。原来猴子有一种习惯,就是不肯放下已经抓到手的东西。而农民正是利用猴子的这种贪婪,便可很容易地将它们捕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