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慧远与“莲社”传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中唐流传开来有关慧远等“十八’’结“白莲社,,之事,考之史实,大半是虚构。其中,属于儒的六人,虽然确有其人,并和慧远有关系,但从现存资料看,并不一定都参加过结社立誓活动;属于僧的十二人中,佛陀跋陀罗和佛陀耶舍未参加兴元元年(402)的这次结社活动;慧持、道生虽与慧远有交往,但此时也未在庐山;其余七僧,有的与庐山有因缘,有的资料缺为。因此说,这十位僧人不过是后人撮合的“庐山诸道人,,的缩影。总之,慧远等“十余”结社之事,不是史实而是传说,但传说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往往是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某些侧面和制造这些传说人的真实心态。  相似文献   
2.
是清初具有强烈民族意识和气节的禅僧,他的<鼓山志>在清初编纂刊印以后,一直没有广为流通.清修<四库全书>仅有存目,未收全书,国家图书馆等处所收藏的此书均为残本.本文依据的<鼓山志>现藏于世界宗教研究所,为品相极佳的足本,最早被清初藏书家汪宪收藏,乾隆修<四库全书>时呈于朝廷,又辗转藏于八千卷楼、江苏省图书馆,后流传至民间.该书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内中题记、钤印等亦极为珍贵.本文还考察了历代编修的鼓山寺志的内容和存佚情况,对元的流传和撰述时间进行了考证,并在标点校勘该书的基础上,与黄任的<鼓山志>的内容加以比较,指出元所编的<鼓山志>从内容、特色以及版本上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3.
《战国策》从新兴的士阶层的立场出发,提出不拘一格选任能的用人主张,为君王提出了求以智,礼下士、知人善任的用人理念,为士人指出了积极自荐以求富贵的出仕之路。以爵禄奖养的物质满足和对能高度尊重和信任的精神满足构成了战国时期具体招揽人才的系统工程,从而形成了《战国策》选才以智、用才以信、求才以礼禄的独特的实用人才思想。  相似文献   
4.
《中论》和《顺正理论》,分别是中观派与说一切有部的代表作。两派都认为,佛所说的因缘观是非一非异、非生非灭的。基于这样的因缘观,中观派认为一切法本性是空的,而有部却认为一切法是实有的。而两者差异的根本,在于是否认为生相是实有的。在《顺正理论》看来,生相是在外缘摄助下启动的“无障胜因”,它是果法的直接内因。它推动果法从未来世进入现在世,从而成为与原有外缘相分离的缘已生法,即外缘与果法有“非一”的关系。但从没有外缘果法不能产生的角度来说,两者有“非异”的关系。相反,由于中观派不承认作为中间环节的生相实有,所以因与果是直接的相互系属的关系。由于系属故相待,所以因果本性皆空。但与《顺正理论》比较后可知,《中论》实际上只指出了因果的一、异关系不能成立,却没有进一步很好地解决因与果的非一、非异关系,所以才对因缘法作了本性是空的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5.
正离上地不远的龙泉寺在IT圈里名声响亮,这座被戏称为"最强科研实力"的寺庙以吸引高学历出家人著称,其高学历班底多次引起媒体关注。今年六一,这座寺庙又吸引了小朋友的目光,龙泉寺动漫制作中心运用数字技术创作的面人动画片《二的故事》在上地大厦等处播出。当天该片媒体见面会在万豪酒店举行。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认为,人的性命有本然与实然两个层面。在本然层面,人人皆直承终极大宇宙根基根据之诚而来,拥有纯粹至善的性命本然;在实然层面,人因禀受气质的差异而具有了不同的人性。前者是人成就圣人的充足资源,后者的障蔽可以超越。成圣成不仅可能,而且应当。为此,人应尊道贵德,作无欲主静和思的德性涵养修为工夫。周敦颐以此推出了其人性论与德性修养理路,初步构设出了一个以性命心性论为根基的、贯通天人的思想系统,为理学的确立奠定了厚重基石。  相似文献   
7.
正宣 《法音》2014,(6):67-68
正本刊讯6月5日上午,重庆市佛教界在南山涂山寺隆重举行一代佛门大德惟长老灵骨舍利入塔祈祷法会。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湖南省佛教协会会长圣辉法师,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会长永寿法师,四川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清德长老,重庆市统战部副部长王茂春,重庆市民宗委主任唐步新、副主任喻柏炎,重庆市佛教协会会长身振法师、副会长兼秘书长智丰法师和各位副会长,四川省佛教协会各位副会长,以及来自重庆市内外的大德法师和信众居士近六百人  相似文献   
8.
郭店楚简<唐虞之道>是现今所见最早的、专门论述"禅让"的儒家佚文.笔者认为它将"唐虞之道如何可能"的问题落实到了"爱亲尊如何统一"的层面,并以"人伦实践--德性修养--生命本质"的思路解答了这个问题对生命本质的认识提供了最根本的可能性,而德性修养和人伦实践则从动态上实现了这种可能,德性的流通最终消解了时命对唐虞之道的限制.  相似文献   
9.
《论语说》是苏轼一部重要的经学著作,惜已失传。今人卿三祥、马德富、舒大刚诸先生为之辑佚补苴,搜罗甚富,力求还原此书原貌,足以嘉惠学林。然其中辑自《四书朱子本义汇参》数条之可靠性存疑,有待商榷。本文一一加以辨析,并据此发现《历代名确论》一书可以为《论语说》辑佚提供新材料数则,均辑出并列于文后,以资补遗。  相似文献   
10.
雷默 《佛教文化》1993,(1):11-11
“一石激起千重浪”,张中行先生的大作《禅外说禅》印行已非一日。至今尚未听到有批评意见,但张先生在本刊发表的《禅的“禅外说”》却引来不小的反响。惟法师是重庆市著名的大和尚,一位德高望重的佛学前辈,他便不顾酷暑高温、挥汗如雨,写了一篇《评〈禅外说禅〉》。见仁见智,本是十分正常的事,只是若干年来大家对批评与反批评都看得过重,特别是与政治挂了钩,闹得不辩则已,辩则必求一边倒,十分不自然,不舒畅。本刊如今偏要做个不偏不倚的东道,各路英雄尽可一展身手,倒要让世人将前前后后、左左右右、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都看个明白,品个究竟。我们希望各方辩者都能畅所欲言,说个痛快;也相信各方读者都能独立思考,想个清楚。倘若有对批评的反批评或对批评的助批评,只要写得认真,论得精辟,一律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