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学习-再认范式和复杂数字记忆材料,考察自然数码奇记忆法相对于机械记忆法在记忆提取上的优势及神经机制。行为结果表明,自然数码奇记忆法比机械记忆法的再认准确率更高。事件相关电位分析结果显示,再认提取阶段奇记忆条件下诱发的N400和N700波幅显著更低,这说明奇记忆提取更容易。在自然数码奇记忆条件下,正确再认旧数字诱发的前额区、左顶枕叶区及中顶枕叶区N700成分与使用自然数码奇记忆有关。本研究表明,采用自然数码奇记忆可以减少或跨越语义加工,从而提高个体对材料的记忆效率。  相似文献   
2.
曹宇  李恒 《心理科学》2021,(1):67-73
采用启动条件下的词汇判断任务,考察熟练手语使用者和无手语经验成年听人的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结果发现:1)在似词条件下,两组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均快于语义无关词,说明手语似词和汉语词之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2)在非似词条件下,仅手语熟练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的反应时快于语义无关词,无手语经验被试判断汉语语义相关词和无关词的速度没有差异。这是由于前者心理词库中的手语词和口语词共享语义表征,而后者主要依赖手语似词的视觉模拟性。整个研究表明,中国手语和汉语间存在跨模态语义启动效应,但该效应受到手语词似性和手语学习经历的调节。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乳腺癌患者反刍这一认知情绪调节方式在体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创伤后成长(PTG)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体量表(BIS)、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PSS)和创伤后成长问卷(PTGI)对150名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发现:(1)乳腺癌患者的体可以正向预测PTSD和PTG;(2)乳腺癌患者的反刍在体和PTSD的闯入性症状、回避性症状中起中介作用,在体与PTG中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体既可以正向预测乳腺癌患者的PTSD和PTG,也可以通过反刍的中介作用影响PTSD。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周易》的阴阳世界观注重的是阴阳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又有两个重要状态,一个是“空无”,另一个是“中庸”。对于这两种状态的不同态度形成了古人不同的人生态度和理想追求。同时,本文还认为,《周易》所运用的是取比类式的数推演体系,它不同于概念式的演绎体系。人类生活有很多重要内容不能通过概念式的语言去思维和表达,而这些“不可言说”的内容却往往可以用“征语言”和数思维来表达。  相似文献   
5.
易、道相关"舆"象索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喻在<易经>和道家文献中的大量运用,不仅表现为一种修辞手段,而更表现为一种思维方式.破解其中的喻是探得这些经典文献的理蕴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所必须的.道家文献与 <易经>在相关于"舆"征意义上有很多相互关联之处.本文在道家思想受<易经>影响的认识基础上,对<易经>中的<坤>、<姤>、<剥>、<大壮>、<乾>等卦与道家文献的相关车舆之征意义进行相互阐发,并据以对<易经>与道家文献中涉及到车舆之的文句进行诠释,以此探讨道家文献与<易经>在内在思想上的异同关联.  相似文献   
6.
论文对古代典籍所载"易"一名作了新的解读。认为所谓"易",仅是当时《周易》的另一种称谓而已,它并不神秘;"易"与今本《传》没有直接联系,尚无渊源,《传》"演德","易""尊礼尚施",至汉代仍保存有以古礼诠释《周易》的传统;古代《周易》原有《经》,或以《卦下易经》当之,惜已不传;但在清人的《易》著中,至今仍可见其传承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海德格尔现学视野下,着重阐释《周易》的观物取、时序和本体观,力图凸显《周易》与海德格尔现学融通的可能性。其一,"观物"揭示了人与存在物的在世结构方式是"万物一体","取"是人赋予万物的存在方式。"卦爻"是对自然与人事变化秩序的一种先行的征性图型。"物"是卦爻的发生论基础,"道"是卦爻的本体论基础。其二,《周易》之"时序"与"天道"和人的实存之间存在内在关联。"天道"的真实表现就是"时序"。时间性是万物得以自行显现的本源的缘构境域,渗透着"时机化"智慧。人总是先行被置入本源的时间境域。天人相因相成,人随时而行,"守时而为"。其三,孔子将《周易》从占卜之书解读为义理之书,将观自然转向观人事,将宇宙本体转向基本经验世界,使《周易》脱离占卜话语进入价值领域,为人的行动提供了价值支撑。  相似文献   
8.
围棋作为一项古老的智力运动,蕴涵着阴阳哲学、数系统、平等观念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道教作为土生土长的中国宗教,更积极参与围棋活动,孕育出独特的围棋文化特质。一、道家棋缘在道教形成之前,秦汉的道家学派已开始涉猎围棋。而道教围棋文化正式诞生的时期当在两晋之际。此时王质观棋柯烂的仙弈故事已悄然传世,并被后世道士和好道者大力宣扬。东晋道教学者葛洪在《抱朴子外篇》中谦称"不知棋局上有几道",亦从侧面说明了道门中围棋活动的流行。  相似文献   
9.
中医的理论主导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中医学是以唯论为主导当今中医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 ,必须承认它自身的学术价值以突出其理论特色为前提。因为中医学不但是中华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且是中华智慧科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它的认识论是属于辩证唯物主义的。《内经》所谓“候之所始 ,道之所生”已升华为纲举目张、博而返约的理性概念的具体———即以科学的抽概念演绎证候、脉、藏经络的唯认知方式是中医学更高学术层次的理论特色。它早已确立了自身价值观而区别于西医学。当代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于 2 0世纪 80年代即提出“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 ,而这…  相似文献   
10.
《左传》《国语》中的筮例,是对《易》学研究极具价值的材料,历代学者对此进行过许多研究考辨、阐释解说。近代《易》学大师尚秉和先生既以《左传》《国语》筮例作为创立“尚氏学”的最重要的佐证材料之一,又将“以解《易》”的方法用以阐解《左传》《国语》的筮例,颇具特色。本文考察了尚先生以解筮的具体内容,辨析了“尚氏说”的自洽性,并就“尚氏说”中“观”与“用”、“易理”与“义理”等问题进行追问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