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根据《张三丰全集》以及相关史书的记载可知,张三丰是元末明初道教全真派道士。1314年,67岁的张三丰,因感人生光阴有限,富贵无常,入终南山拜火龙真人为师,学长生之道。张三丰在出家后虽然云游四海,但主要的隐居地却是武当山。相传他在武当山看到猫与蛇打架,于一夜之间悟出了“太极拳”的妙理。不论这个传说的真实程度如何,有一个事实却是不可否认的,这就是武当山道教内家拳的创立和流传与张三丰的名字一直是联系在一起的。张三丰之所以在内家拳方面享有盛誉,是因为他勤奋学习和钻研道教传统的内丹理论,并将此等理论应用于武术的习练与创新过…  相似文献   
2.
回族武术拳种——查拳经过几百年的历史繁衍,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了集查、滑、炮、洪、腿(弹腿)于一体的完整系统。查拳传承有序,脉络清晰。其技术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功法全面,艺理俱精,在中华武坛独树一帜。笔者细致地梳理了有关资料,对查拳的渊源、流传、以及技法特点等进行了述略。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2013年12月18日,"文化部首届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结业典礼在少林寺举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少林寺方丈永信法师出席典礼,并为非洲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永信法师致辞说,这三个月里,在少林寺法师的指导下,非洲学员们一起研习少林功夫,感  相似文献   
4.
"象形""会意"等造字思维乃中国传统思维模式滥觞和原型,其对<周易>形成和发展具有内在而深刻影响:"书卦同源"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上,且"书"之发生在前,是为本源;<易>之经文是对卦爻象的意解,主要是运用会意思维的结果;<易传>之<象>主要倾向象形思维,<彖>为会意思维.  相似文献   
5.
6.
正中国的园林建筑蕴含着三个字:隔、抑、曲,如同我们意识中的静、感、悟。一个"隔"字,园林建筑中是隔开的景区,使各个景区自成一个生命单元,一个生命整体。这样可以见园景的参差错落,富有变化,又可使人有施遇不尽之感,景外有景,象外有象,壶中天地于是变宽了,一勺水见出了深处,一拳石也葆有了趣味,这就如同静下来的你,思维中慢慢地除去杂念,静心养性,淡出云天外,坐看云起时。静下来心如海阔,情似天空,静静时一花一  相似文献   
7.
试论道教医学对内家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本文所指的内家拳,要言之,指侧重于内功修炼的武术流派.从现有文献来看,"内家拳"一词最早出现于清初黄宗羲所撰<王征南墓志铭>中,其中说到:"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外家.  相似文献   
8.
<正>"应物象形"是传统中国人物画的造型准则,要求面对不同的对象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通过艺术手法,表现出对象独特的外在形象特征和内在精神气质。这一准则指导并引领着中国人物画造型发展与传承,其同样适用于当代人物画的创作。只是在新时代,人们将这一传统理论作了更为合理的创新运用,使当代工笔人物画有了自由、百变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9.
《法音》2014,(11)
正本刊讯10月18日上午10时,"文化部第二届少林功夫非洲学员班结业典礼"在河南少林寺举行,来自非洲5个国家的20名学员圆满完成在少林寺为期3个月的生活和学习,即将学成归国。永信法师出席典礼仪式并为非洲学员们颁发结业证书。文化部外联局非洲处处长松雁群、河南省文化厅副厅长康洁、登封市副市长裴松宪等出席结业典礼并观看学员汇报演出。永信法师在致辞中,感慨结业典礼来的太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学术界就越来越关注当代法国哲学。德勒兹作为在萨特之后,与福柯、梅洛庞蒂同时代的哲学家,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的注意。德勒兹自称是一名经验论者,他突出的观点之一是"先验经验论"(transcendental empiricism),这一论点一方面是为了克服经验论所导致的怀疑主义,另一方面,其目的在于超越理性主义所内含的决定论。在德勒兹对经验的分析中,艺术创作被予以重要的地位,并被视为突破经验模式的出路:艺术作品冲击并更新了日常的生活情感方式。本文以德勒兹关于绘画的反思为例,试以探讨德勒兹对于艺术的新的定义在何意义上颠覆了对于艺术的传统观点,且艺术创作所表达的丰富感情如何成为抗拒理性主义的先锋。德勒兹以对于艺术创作的思考为基础,建立了反理性主义的"先验经验论"。因此,本文在讨论德勒兹关于艺术创作的美学理论的同时,也试以说明他浸透在关于艺术的反思中的哲学立场,即德勒兹哲学中的反理性主义的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