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5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学习标准分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互为联系、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必须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中相互促进、实现和提高。  相似文献   
2.
小学《课程标准》中这样描述科学探究:“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那么如何让孩子经历科学的探究过程,在自由的活动中体验乐趣,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呢?下面笔者以数学方面的教学,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3.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最重要的部分,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与龙头,但写作却成了语文教学最薄弱、最不受重视的部分。课标中写作目标表述的模糊性,势必给写作教学带给更大的难度甚至使其误入歧途。写作教学应该始终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内心需求,要看文本看过程,更要从交际的需要出发把握其更深层次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探究学习受到了很大的重视,探究学习的思想和方法被写入了各学科的课程标准之中。但是,由于我国长期的传统教学方式,要改变教学方式,必须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同时探究学习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如何进行探究学习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绝对是以教师为主的,教师对学生进行的这种评价,不仅是最权威的,而且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几乎从来没有人对这种评价提出置疑,也很少有人去分析其存在的弊端。殊不知,由于教师精力的不足、各学科特点的不同、学生学习时间的多样化(课内与课外等),仅仅由教师来评价学生的科学学习,难免会有了解不到、掌握不准确之处,将会导致这种评价的片面性。因此,各课的《课程标准》均倡导在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成绩进行评价时,既要有教师和家长从外部对学生进行的评价,还要有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的内部评价,以及学生相互之间的评价,使得学习评价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可有效的防止以偏盖全。我们在科学课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改变学习评价主体,建立多元化的科学评价体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方面收到了较为理想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极探索新的学科学习评价方法。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课程培养的能力包括: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程教学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之后学生能力的提高究竟有多大,我应该如何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我尝试用“表现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些心得,下面就这种新的评价手段和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一、开足开好规定课程,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我校充分利用“校本培训”的机会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坚决贯彻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足并力争开好规定的课程,且通过值日行政的日常督查,对照课表,严防语文、数学教师随意挤占挪用其他综合学科的课程时间,为真正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在研究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力求让低年级的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提高识字能力。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教材把握欠准确,因此在实施中出现不少误区。比如识字过程的机械化,识字教学方法单一化,识字教学中平均用力,以致教学效果欠佳,耗时又低效。  相似文献   
10.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目前,实验探究是小学科学探究中的主要方式。合适的科学实验材料是顺利进行实验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它的有效选择往往会影响学生的探究过程,影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形成。那么如何合理地对小学科学实验中的材料进行选择呢?本文就实验中材料的选择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