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应是快乐而不是痛苫,应是发展的而不是压抑的,应是创造的而不是束缚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有关研究证据的基础上,介绍了个人化设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设计,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个人化设计在临床研究领域中的应用价值,总结出一种适合临床病人使用的研究程序。个人化设计允许对个体的个人价值进行分析,并能同时研究不同刺激信息的作用,在个体水平上分析个体差异。通过简化了的实验程序,个人化设计为解决临床研究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文中还对相关研究法的局限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编制中国人个性测量表的意义与程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宋维真  张妙清 《心理学报》1993,25(4):400-407
  相似文献   
4.
追踪作业中几种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在模拟追踪作业情境下 ,对主任务绩效测定、主观评定和若干生理测量在心理负荷评估中的敏感性进行了实验。实验采用重复测量的被试者内设计 ,2 0名被试 (男女各半 )在六档负荷下分别从事五分钟追踪作业。所选用的指标有追踪作业平均误差距离、追踪警告次数、主观负荷评定、心率、心率变异和血压。结果发现 :1主任务绩效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最高的敏感性 ,主观评定次之 ,心率变化率和心率变异变化率也随负荷变化 ,血压指标随负荷变化的趋势不明显 ;2除血压指标外 ,其余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明显的相关 ,这提示它们在评估追踪作业心理负荷中具有较大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就负荷水平和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视觉追踪作业心理负荷评估指标敏感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获得以下主要结果:①主任务绩效具有较好的评估敏感性;②作业信息输入形式、输出形式对评估指标敏感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本省的从江县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部分乡村接壤,西连接本省榕江县,北邻本省锦屏、剑河两县。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94公里,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8万亩。全县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总人口51万人,其中侗族人口为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  相似文献   
7.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8.
9.
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然是大学思政教育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形成于1927年南昌起义的“八一精神”,包含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和敢为人先等丰富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八一精神”为代表的中共党史丰富大学思政教育课堂,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10.
摘 要 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情感计算与人格计算技术日渐成熟,在许多实际应用场景中取得了良好的表现,当前人工智能情感计算技术应用于犯罪风险评估领域,能够有效解决目前主流的风险评估工具难以解决的个体内差异性的预测因子评估问题以及被测评参与者因社会赞许性而导致结果失真的问题。本文在详细阐述目前主流评估工具的局限性基础上,详细阐述了以情感计算技术为支撑的动态风险评估工具的设计思路、目前已有的技术方案以及设计细节的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最后提出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支撑的新型评估工具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