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0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挑战性的过程。”教育是培育生命的事业,教育给予孩子们的应是快乐而不是痛苫,应是发展的而不是压抑的,应是创造的而不是束缚的。  相似文献   
2.
黎平位于贵州省东南部,东与湖南省靖州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交界,南与本省的从江县及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部分乡村接壤,西连接本省榕江县,北邻本省锦屏、剑河两县。南北长112公里,东西宽94公里,总面积为4441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为40.8万亩。全县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总人口51万人,其中侗族人口为3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70%,是全国侗族人口最多的县。  相似文献   
3.
“授之以渔”是我国历代教学的经验结晶。“教学”的真正含义应是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所以教会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登上历史学习的舞台,才是传授了打开信息之锁的钥匙。  相似文献   
4.
5.
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当然是大学思政教育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而形成于1927年南昌起义的“八一精神”,包含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勇于开拓和敢为人先等丰富内涵,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用“八一精神”为代表的中共党史丰富大学思政教育课堂,意义重大深远。  相似文献   
6.
刘某是我班的一名学生,性格孤僻,行为散漫,易冲动,十分情绪化,有时对学习、对关心集体热情高,有时对一切事情表现冷漠。学习成绩一贯较差。常为一些小事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高一一年下来,已经受到留校察看的处分了,大家都以为不会再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我也想经过教育他不会再这样惹是生非了。没想到,高二的时候,刘某和我在课堂上发生了冲突,开始公然顶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有效地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由于争论和质疑时,学生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学生就会在寻找不同见解的过程中,竞相迸射出智慧的火花.随着课改春风的不断吹入,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中也要求阅读教学中:“提倡在学生读书思考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的见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没有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敢于争论、善于质疑的能力,就能使课堂充满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课堂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才能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向45分钟要效益、要质量必须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础.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以师生必要的精力消耗,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得到尽可能多的实际效益.  相似文献   
9.
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小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一年级的孩子有着模仿性强、活泼好动、乐于参加活动的特点,这是他们学习英语的有利条件.为了帮助孩子更轻松地学习英语,笔者在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效率方面有以下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10.
一.课题的来源。选题的意义和研究价值.研究的范围 1.来源:“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新课改下,再三强调高效课堂,“互动教学法”,就是高效课堂背景下重要模式,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互动教学法”研究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