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周语言即陇东方言。由于陇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所以陇东方言历经几千年,依然不失古风,代表着古汉语的原貌。普通话形成较晚,陇东方言中的许多古字已逐渐湮没,呼吁对这些古字进行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先周语言即陇东方言。由于陇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所以陇东方言历经几千年,依然不失古风,代表着古汉语的原貌.普通话形成较晚,陇东方言中的许多古字已逐渐湮没,呼吁对这些古字进行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一个民族对于时间的把握方式和认识,从某种程度来说能够体现人们的认知发展水平。时间概念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如何认知和把握时间就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汉民族如何掌握“时间”这一概念,我们可以从古典文献中窥得一斑。《说文》取象于日构成了一个“时间语义场”,保留了一个完备的时间意象群。而今我将根据这些词汇的解释对这些时间词进行排序,以期能够更完备的理解这些时间词。  相似文献   
4.
说“安”     
许慎《说文解字》对“安”的解释是:“安,静也。”《尔雅》曰:“安,定也。”《周书·谥法》中说:“好和不争日安。”按照古人的解释,“安”就是“静”,就是“定”,就是“好和不争”。一个人能够做到“安”,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长期的修炼。当然我这里所说的修炼,不是躲到深山古刹去修行,而是一种对自己心灵的历练,“安”是需要磨练的,就像雏鹰需要在风雨中磨练自己的翅膀一样,我们的心灵,也需要在苦难中磨练,直到“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这样就自然达到了“安”的境界了。  相似文献   
5.
先周语言即陇东方言。由于陇东地区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所以陇东方言历经几千年,依然不失古风,代表着古汉语的原貌。普通话形成较晚,陇东方言中的许多古字已逐渐湮没,呼吁对这些古字进行整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6.
王七弟 《天风》1997,(8):26-26
耶稣曾对门徒说:“你们要谨慎,免得有人迷惑你们。将来有好些人冒我的名来,说:‘我是基督’,并且要迷惑许多人。”(可13:5-6) 1996年8月份、11月份与1997年的4月份,从山东方向来了三批人,自称是主的使徒,来东北的吉林省桦甸市传道。他们宣称现今的时代与过去的时代不一样。  相似文献   
7.
说文解字》是找国的文字学经典,也是一部隐秘记载着中国上古历史状况的百科全书。本文通过对《说文解字》中部分字义的探讨,窥探其中蕴含的先民农业崇拜心理。  相似文献   
8.
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字学专著、形音义兼释的字典,它首创部首分类的编排体制,第一次把六书理论同汉字分析有机地结合。陆宗达先生说过:“从全世界的范围考察,《说文解字》也是出现最早的、系统合于科学精神的、具有独创的民族风格的字典。”《说文解字》在中国语言学史和世界语言学史上的特殊地位使得很多学者对它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区宝仪 《天风》2011,(3):13-14
兔是一种喜欢奔跑、跳跃的动物,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都有温顺可爱的形象;在中国文化里,兔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与人类的生命、人们美好的希望密切相连。由兔字所衍生的汉字不多,其中为人所熟悉的有"逸"字。说文解字:"逸,失也。从辵兔,兔谩訑善逃也。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三的普遍认同,如果单从形式的角度说,其不仅客观反映了人类早期造物的稳定意识,而且透析出人类生命结构中对形式美的感性认识它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造型观念和思维定势还在更深的宇宙哲学层面上验证了三生万物这一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