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6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27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8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89篇
  2008年   174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140篇
  2004年   472篇
  2003年   30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5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在美国内华达州沙漠的中央,有个叫麦尔宾·达玛的年轻人正在公路上驾驶着他新买的法拉利汽车兜风。这时候,他看到公路边上有位衣衫褴褛的老人,可能是长途的跋涉使得这位老人显得疲惫不堪。因此他走起路来非常地艰难。麦尔宾·达玛将车停在了路边,走到老人身边问道:“先生,您要到哪里去呀,我想我可以载您一程。”老人说:“我要到拉斯维加斯去,年轻人。”到达目的地后,这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看着老人一身破旧的打扮,把他当成了流浪汉,于是在老人下车的时候,给了他二十五美分让他坐公交车。老人很有礼貌地接过麦尔宾·达玛递过来的二十五美分的…  相似文献   
3.
生活的碎片     
生活是一杯美酒,令人沉醉。生活是一种憧憬,令人向往。是的,生活是美好的。但还有一种缺乏诗意的朴素理解——生活,就是一生下来,就得干活。  相似文献   
4.
尼采和德里达对虚无主义危机做出了不同的回应.这是因为作为主体解读活动及其结果,虚无主义危机本身表现出两可性:一方面,形而上学的真理意志已经演变为一种桎梏,带来了虚无主义的"虚无化"或人类创造性和历史的终结;另一方面,危机也构成主体走出形而上学的条件.德里达更注重对前者进行否定性批判,揭开了形而上学追求超验真理所带的虚无性,或追问本源所掩盖的"本源"缺失.尼采开启了这种批判,不过他更渴望逆转这种潮流,进行更具建设性的重构,而不只是把主体抛在丧失了"意义"的空场上.其目的是脱离消极的虚无主义,复兴各种冲动在主体创造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像旅行家那样生活,是因为旅行家的脚步永远都在踏着希望的节奏前进,他们知道,只要沿着一条路不停地走下去,他们就能一直享受着沿途不断变幻的旖旎风光。生活是岸,在岁月的河流里,旅行家的心灵便是渴望阅尽两岸景色的航船。  相似文献   
6.
胼胍体分步全切病人左右侧命名的不对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达人  谭启富 《心理学报》1991,23(3):285-291
  相似文献   
7.
佛禅的智慧,常常能使我们凡俗之人的心灵佛眼顿开,在霍然之间明白了生命或生活的真谛。曾经有一个叫东方忆明的人,对他来说人生仿佛就是一场灾难,整天愁绪满腹,抱怨连天,读书时抱怨自己未遇好老师,愁自己未来的前途;做了官抱怨自己怀才不遇,仕途暗淡;结了婚看到自己的妻子容貌美丽,又愁她会红杏出墙;有了孩子,又抱怨他不用功读书,难成大器……  相似文献   
8.
她天资聪颖,曾就读于著名的拔萃女书院,是香港第一届十大杰出学生。中学毕业后,她考获奖学金,到意大利进修,后到伦敦大学主修意大利文学,除了国语、粤语,还精通多国语言。她才艺俱佳,活跃于课外,征文、朗诵等奖项不胜枚举,舞蹈、钢琴、古筝、双簧管都达到专业水平。她,不是哪个著名的学者,而是香港影视歌三栖明星莫文蔚。1994年,莫文蔚大学毕业,  相似文献   
9.
对西方现代现象学的研究,业已成为国内乃至海外华人哲学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一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现象学作为现代西方众多人本主义哲学的奠基性学说,在现代西方哲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现象学推出了一种别具一格的方法,即对事物的直接把握而非间接把握的所谓直觉式的思维方法,这种方法与强调单刀直入和易简功夫的中国传统思维方  相似文献   
10.
罗舒引 《天风》2004,(6):25-25
很多时候,我喜欢一个人待着,按照我的计划去安排生活,所以我知道这样的独处有很多的好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