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9月11日,由威海市道教协会主办、刘公岛博览园协办的迎中秋道教文化演艺会在威海市新闻大厦隆重举行。本届演艺会的宗旨是"弘扬道教文化,共建和谐社会",特点是"就地取材,各市区、各宫观、各民乐团体共参与",把《道德经》、道教音乐、道教武术、民族音乐结合在一起,内容丰富,  相似文献   
2.
《中国道教》1995,(3):30-33
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是在继承了中国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主要是道家学说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它的历史非常悠久,从东汉顺帝(公元126—144年)时正式创立教团算起,至今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道教的思想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一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支柱之一。它与中华传统文化浑然交融为一体,但又具有自己的风骨与特色。犹如汪洋和大海。中国传统文化是浩瀚的大洋、道教文化则是这大洋中的一片辽阔的大海。  相似文献   
3.
圣人在汉民族传统文化思想中成为一“索引词”,无论是从哲学、史学、文学等上层文化去透视,还是从礼仪制度、道德伦常等下层文化来审察,均能发现圣人以及圣人观念的普泛性,这种普泛性对整个文化传统具有较强的统摄作用。圣人为文化传承者所塑造,又是其企慕的最高理想人格,成为华夏文明创造发展过程中赖以汲取的精神资粮,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应当奉行的最高人生准则。由于儒家思想在传统文化中占居社会意识的主流地位,一提到圣人,人们思想中自然会呈显出“尧舜禹汤文武周孔”等儒家推崇的圣人形象。儒家士人不仅赋予这些圣人以政治理想上的含义,…  相似文献   
4.
《中国宗教》2012,(5):45
正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道德经》第81章相传,一日晌午,李耳耕地回来,在村口遇一个自称卖牡丹根的人,此人逢人就夸耀自己牡丹根:"大家来看我这牡丹根啊,非一般的牡丹根所能比。把它栽到土里,无需数日就能开出五色的牡丹花,而且香气逼人,香味还能医治百病呢。"众人听得入神之际,他还唱起了顺口溜:  相似文献   
5.
众教领袖会温沙共画宏图护寰球──记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议谢宗信,张继禹,曾传辉在1995年中国道教的对外交往中,有一起具有非同寻常意义的事件。那就是作为我国古老的民族性宗教──道教,第一次独立地派出它的代表,走出国门,出席世界宗教与环境保护首脑会...  相似文献   
6.
丘长春真人,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公元1148年戊辰(金皇统八年、南宋绍兴十八年)正月十九日诞生于山东省登州栖霞县滨都乡。 幼亡双亲,跟兄嫂度过少年时代。自幼敏而好学,博闻强记,酷慕玄风,与人言谈“非长生久视之说不道,非骖鸾跨凤之语不咏。” 金大定七年丁亥(1167年)丘长春十九岁弃俗入道,居昆嵛山。是年闻王重阳祖师在宁海全真庵传道,即往拜师,成为其高足弟子。  相似文献   
7.
黄克剑 《哲学研究》2012,(7):19-26,128
<正>《老子》第一章是老子"道"论的总纲,也可视为整部《老子》的眼目。"道"("恒道")由此而定其所导,"名"("恒名")由此而明其所谓;老子之属意,于此可窥其大略。自《韩非子》以至于汉魏以降,《老子》注疏之众不可胜数,而诸注之意境则大都可从其对于第一章的诠释判别高下。今以帛书《老子》为底本,参酌世传碑、刻、注本,于前贤思绎之未尽处对《老子》第一章再作申解,以期寻取"众眇"所通而我心所契的玄理之门。或有未当,方家正焉。  相似文献   
8.
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本文对此予以简要梳理。老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道德经》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2000多年来,历代学者致力于老子研究,留下了丰厚成果。  相似文献   
9.
幸福是什么?不论是强调外在的富足,还是突出内在的自足,归根究底是对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生命品质的肯定。就此而言,我们可以从生命的三维性来完整地把握和理解幸福:生命  相似文献   
10.
“三绝三弃”是指《道德经》第十九章中所说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不论是弃利、弃义,还是弃智,并不是弃真利、真义与真智,而是摒弃那些被装饰了的不当之利、不当之义与不当之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