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方平 《学海》2007,(2):107-113
清朝末年,随着报刊业的发展和社会思潮的流转,报人对报刊的社会角色和功用提出了自己的理解,始曰“耳目”、“喉舌”,继之言“第四种族”与“舆论之母”,再则称“政监”与“向导”,愈转愈进,愈转愈激。由于立意于作为“政监”和“向导”,报刊特重“主观”之“言论”,遂由“代言”而逐渐转向“灌输”,甚至直接“制造舆论”。因此,尽管报人与报刊仍以代表“公意”、“公益”而自期,但主观之“言论”究竟在多大程度表达了“一般国民之公共意志”而于“民主政治”建设有所贡献,不免令人生疑。  相似文献   
2.
3.
"伦理"是中国文化最具标识性的基本话语之一,既不能与"道德"循环互释,也不能与"ethic"直接对话,否则将导致意义肢解甚至文化殖民,必须在话语体系及其辩证运动中才能倾听到其文化脉动."伦理"话语是由"伦"—"理"—居"伦"由"理"—伦理世界四要素构成的话语体系."伦"是"国—家"文明的特殊话语,是具有终极关怀意义、世俗而超越的伦理实体."理"是"伦"之"理",它不是西方式的认知理性,而是中国式的良知理性;在文化形态上,它不是理性主义,也不是情感主义,而是中国式的情理主义."居'伦'由'理'"是"伦"—"理"关系的文化原理和文化规律,其要义是从"伦"的家园出发,行"理"之达道."伦理世界"既是由"伦理"话语及其传统所创造的一种特殊世界观即"伦理世界观",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理想."伦理"话语及其体系,携带特殊的中国文化密码,体现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气质,也具有特殊的文明史地位.  相似文献   
4.
赵涛 《周易研究》2022,(6):100-103
从话语的层面深度挖掘中国学术本土资源,彰显其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无疑是从文化底层逻辑重绘中国学术地图的奠基之举,极富前瞻性。回归中国学术传统,建构本土话语体系,一种可能的选择就是文言文的重新出场。随着时代的发展,白话文早已取代文言文,成为当今学术表达的正宗文体,文言文想完全恢复到当年一统天下的局面是完全不可能的。但若能“以文补白“,充分发挥文言文在当代学术重建中的“补白”作用,实现文言与白话并行不悖,共臻于极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大有助益的。这是因为:第一,文言文是中华文化之根,以文言文写就的历代典籍是中国至为重要的本土话语与学术资源;第二,以文补白,正确处理好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关系始终是中国学术话语体系重建绕不开的话题;第三,当代文言文的重新出场,是找回文化自信,重建对域外民族文化优势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回溯历史,儒学的每一次重大转型与发展都与其遭遇的困境以及所处的时代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五四"时期儒学批判话语的历史情境下,"儒学与现代性"关系问题逐步凸显出来,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必须正视和需要认真回答的历史性课题。一、"五四"运动下的儒学危机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与日加剧以及中国自身政治统治的没落,传统儒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合法性危机。传统士大夫们所尊奉的孔门圣教在西学的逼近之下也呈现出持久的紧张与冲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对道德的规范性来源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和谐道德观的规范性不仅来源于康德式主体认知领域内意志对自身立法自律性法则,还应该兼有话语伦理所强调的主体间性意义上的互动内涵,进而达到一种主体及共同体对生活世界道德体验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王晓萍 《哲学动态》2012,(6):94-100
真值条件语义理论认为,要知道句子的意义就在于知道它的真值条件,与此相对,言语行为理论主张:说话就是执行规则支配的行为,要知道使用中的句子意义即话语意义就在于要知道成功执行该言语行为的条件。该理论的创立者奥斯汀(Austin)认为言语行为成功执行必须满足六条规则:[1]第一条规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英勇的革命者和卓越的哲学家,罗莎·卢森堡这位令人尊敬的伟大女性已经离开我们整整95年了。在近一个世纪的岁月长河中,她的名字和思想并没有随历史的风尘消逝,而是多次被人们提起。每当世界历史进入转折时期,人们就会返回罗莎·卢森堡生平中所展开的理论论战,并从其思想中所包含的那些超越时代的内容里找到思考当代问题的重要启示。2014年,罗莎·卢森堡思想研究又迎来了这样一个历史时刻。7月1—5日,十余位来自中国、德国和美国的专家,以及百余位来  相似文献   
9.
雷宝 《中国宗教》2018,(5):58-59
2018年5月21日,"党的十九大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专栏专题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四川大学等30余位国内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此次大会,共同深入学习探讨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与构建中国特色宗教学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聂珍钊关于文学伦理学批评的成果《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以下简称《导论》)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结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系我国"十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聂先生在《导论》中就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核心术语进行了系统归纳与阐释,形成了文学伦理学批评的基本理论和话语体系。作为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建构的奠基之作,《导论》为我国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与创新途径。《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