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周潇 《管子学刊》2006,(1):123-127
晚明万历朝诗坛上,公安、竟陵风靡天下,笼盖一时,齐鲁诗坛却独树一帜,不为所动。齐鲁文人的审美取向总体上呈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厌弃公安、竟陵,传扬历下诗脉,倡导浑厚雅正。万历前期,于慎行、公鼐、冯琦诸公立足齐鲁文化,标举“齐风”,倡言革新,“齐风”的内涵有雄浑大雅、自我树立、真情为宗、自然化工等;万历后期,王象春、公等人主张重开诗界,不袭陈言,诗风纵横放驰,“齐气”奔轶。  相似文献   
2.
李道谦(1219-1296)编《甘水仙源录》所收陈时可撰《长春真人本行碑》,为历史上最早一篇丘处机(1148-1227)的传记,文中颇称许其人的学问与诗文,谓“师于道经无不读,儒书梵典亦历历上口,又喜属文赋诗,然未始起稿,大率以提倡玄要为意,虽不事雕镌,而自然成文,有《銵溪》、《鸣道》二集行于世”①。《本行碑》撰于丘处机羽化翌年,据此当时《銵溪集》与《鸣道集》已经刊行。元人所作诸传的有关记述约略相同,唯秦志安(1188-1244)编《金莲正宗记》,亦将李志常(1193-1256)述《长春真人西游记》视作丘处机之著述②,盖因此书采录丘氏大量诗文之故。至今…  相似文献   
3.
药石之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之中,有些将药名嵌入的文句,不仅寄寓深意,或藏讽刺,或表心迹,或明己志,而且极具情趣,读之解颐,令人回味无穷。比如:“神州到处有亲朋,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看花,但闻藿香木香。”就寄寓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因一时无法找到更为恰当的名字,我向来喜欢将这类诗文称作“药石之言”。  相似文献   
4.
汪维藩 《天风》2010,(10):58-59
<正>(六十一)博弈人生十分欣赏周恩来19岁东渡日本时写的那首诗,特别是后两句:面壁十年图破壁,不成蹈海亦英雄。注家常凭周恩来推崇梁启超,而以梁的诗文为周作注。其实,周有他自己的抱负:像达摩那样苦学苦思十年,以求参悟拯救国民于缺  相似文献   
5.
日出扶桑积雪高,海空天净绝纤毫。每看剑气冲银汉,知是吹笙咏碧桃。这首诗出自元代文豪虞集笔下,题写在白玉蟾画像上。诗的前两句,借景拟人,单从字面上看,似乎是在不动声色地写景,若透过字面去咏味诗的意蕴,却是在绘声绘色地写入,也就是描摹画像主人白玉蟾的精神人格。“扶桑”是传说中的东方神树。传说中,太阳每天都像初生的婴儿,在扶桑的覆护下升起,“日出扶桑”就是旭日初升时的景象———当一轮红日从辽远的扶桑下冉冉升起之时,就像一盏无幽不烛的明灯,用光明撕开黑夜的混沌。晨曦照亮了天,照亮了地。大地上,一片皑皑白雪,在晨曦的辉映…  相似文献   
6.
传说在很古很古的时代,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有一个净乐国。那里的国王是个很有能力的君主,把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人民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国王看到全国臣民都很爱戴他,心中无比高兴,想很好地栽培儿子,把王位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他召来最好的文臣武将来教王子读书习武,还派了许多仆人伺候王子。王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舒适生活,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诗书,操练武艺。不出数年,便学得满腹诗文,练就浑身武艺。眼看王位有了继承人,国王和皇后心中甚是欢悦。不料人各有志。  相似文献   
7.
罗兵 《四川心理科学》2014,(18):142-142
《红楼梦》是我国叙事文学的经典著作。通过对贾宝玉诗文的研究,能够从侧面了解整部《红楼梦》的叙事风格,体会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红楼梦高超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谢炳国 《天风》2012,(9):58-58
据《综合体育》报道:中国小将叶诗文在奥运会女子400米混合泳决赛中,夺得冠军并打破世界纪录,她最后50米自由泳的速度甚至比男子400米个人混合泳冠军美国名将罗切特还要快0.17秒。可是叶诗文夺冠后,英美两国媒体却戴着有色眼镜看她,强烈质疑她服用了违禁药物。  相似文献   
9.
许丽英 《学海》2007,(5):184-188
曾国藩治诗主张文道分离、文尚雄奇和以气行文;在方法上注重谋篇布势和字句锻炼.  相似文献   
10.
身在茅台,读诗阅文,自觉不自觉地便关注起诗文中的茅台。特别是阅读地方文人的诗文,不经意便发现了一些有趣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