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诗歌产生之初,诗、乐、舞是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诗歌是为音乐和舞蹈服务的,因此它的音乐美特征十分显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诗歌逐步从音乐中分离出来,诗歌的音乐美特征也开始逐渐丧失:诗歌脱离音乐而独立,独立的诗歌要具备审美价值,仍需音乐为其服务;从齐、梁时期的"声律说"到唐代律诗,诗歌虽然保持着音乐美特征,但是音乐的作用始终是处于边缘地带;而随着宋诗的发展,诗歌散文化、议论化的倾向凸显,使得诗歌音乐美特征进一步丧失。  相似文献   
2.
柏拉图的美善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柏拉图的哲学对话中,美之为美是重要的话题之一.诗乐(μουσικη)、体操(γυμνστικη)、心灵(ψτχη)、身体(σωμα)、行为(επιτηδευευηα)、制度(νομοζ)与知识(επιστημη)等对象之所以美的原因,主要在于"美自体或美自体的理式"[1].  相似文献   
3.
正人文化成与道德诗学从历史哲学的角度看,过去、现在与未来三位一体,相互关联。依此观点来审视古今中外的文化与文明,尤其是"轴心时期"的诗学与美学,会发现其中无一例外地彰显出道德教育的导向,其目的性追求聚焦于"人文化成"或"人文教化"之上。在古代中国,"人文化成"的理想主要是通过礼乐文化教育来移风易俗、教化民众、治理天下,也就是引导人们在"观乎人文"的过程中,了解和体察文采、文雅、文操和文明的言行举止与风俗习惯,以便  相似文献   
4.
文道合一与诗乐合一——朱熹与邵雍文学本体论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与邵雍是理学家中的代表人物,又是理学家中的重要诗人。在理学家中,邵雍诗数量最多,朱熹诗艺术水准最高。他们都提出自己的文学本体论。与朱熹过于谨严的"文道合一"的文学本体论不同,邵雍提出了"诗乐合一"的本体论主张。这是理学诗学观的两种重要理论形态,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一方面是理学流派差异性在文学思想上的体现,另一方面是理学家个性差异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佛缘     
梦雨 《佛教文化》1994,(1):31-32
一、初结佛缘 多少年来,似乎命中注定要上佛门结缘。 佛寺佛塔、佛经佛典、佛门僧尼以致字画诗乐、文学艺术、建筑饰佩等等,只要与佛教相关,我都是听来亲切,观时顿生大欢喜心,都冥冥中似有血脉相连心灵相依,有一个“缘”字缭绕其中。这是否真的是孩提时代的耳濡目染起了潜移默化日久渐深的作用呢?总是觉得这份不释之情难解之缘来自心灵深处脐血之中。  相似文献   
6.
乐作为六艺之一,在其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的发展形态:第一阶段是基本形态,其特征是诗、乐、舞的三位一体,载体是周公所整理的六代乐舞;第二阶段是经典形态,伴随着礼仪活动的兴衰,诗、乐关系开始分离,形成了以“乐德”为核心的乐用体系;第三阶段是义理形态,“礼崩乐坏”之后,雅乐的演奏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儒家学派开始从学理上对《乐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