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论文汇报了《学前及初小儿童中文识字量表》(PPCLS)的编制及初步效度检验工作。首先根据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所列生字表确定出2600个汉字作为PPCLS测验用字库。然后采用分等抽样测查法选出200个汉字作为PPCLS的测验用字。PPCLS包含四个分量表:字图匹配,听音辨字,指字认字,认字说话。本文描述了PPCLS的以下心理测量学特征:(1)量表的结构和内容效度,(2)量表的信度(内部一致性和再测信度),(3)量表的区分效度和聚合效度。本研究表明,PPCLS在北京、香港和新加坡三地均表现出令人满意的信度和效度,具备发展性量表的特点,适用于三地学前儿童的测试。  相似文献   
2.
身体损伤犹可医治,思想生疮难以痊愈,所以才有择良师交益友之古训。读书的道理也是一样的,书读多了,读杂了,固然博闻广见阅历丰富了,却未必一定是好事,因为见得多了,想得多了,心灵失衡的几率自然也大得多了。澄静的心灵遭到破坏了,幸福的感觉就会丧失。难怪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基于简单阅读观理论,以两个样本共计666名大班至四年级的汉语儿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识字量和词汇知识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对重要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阅读学习早期,识字量对阅读理解的重要性高于词汇知识。随着年级的升高,识字量的重要性降低,而词汇知识的重要性增加。这一发现证实简单阅读观理论也适用于解释汉语阅读能力的发展,并对今后的语文教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中,识字教学是重点。一直以来,很多教师都在研究不同的识字教学方法,力求让低年级的学生认识更多的字,提高识字能力。但由于没有充分认识课程标准的目标和要求,对教材把握欠准确,因此在实施中出现不少误区。比如识字过程的机械化,识字教学方法单一化,识字教学中平均用力,以致教学效果欠佳,耗时又低效。  相似文献   
5.
当前很多班主任老师都有这样的困惑:就是语文课不好上,语文课不会上。语文课分为识字课、阅读课、作文课。识字课是为阅读课打基础,作文课要有阅读课来作保证,因此阅读课就显的尤为重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主要要培养孩子的语感,那么语文的阅读课应该怎样上呢?下面谈谈我的一点浅知拙见。  相似文献   
6.
“少教多学”之“多学”具有三个内涵. 一是“积极学习”,即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学习,探究观念,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运用所学内容,使学习变成发自内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7.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也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识字教学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国家督学柳斌指出:“真正要把小学抓好,还要从识字教学抓起。”可见低年级教学的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低年级识字教学的目标,首先是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我们在教学中,采用可以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激发孩子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带给学生学习语文的乐趣。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达到识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小学生学业情绪问卷、小学生识字量测试题库及评价量表对318名小学生进行为期半年的测查,运用交叉滞后方法对两次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小学生识字量与学业情绪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小学生的识字量与积极学业情绪呈正相关,与部分消极学业情绪呈负相关.(2)交叉滞后分析结果表明,学业情绪中的积极低唤醒情绪对小学生的识字量具有...  相似文献   
9.
从读写萌发的观点出发,探讨6至7岁儿童的家庭读写活动、早期读写水平与其在校语文成绩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控制儿童的非言语智力和父母的教育水平等变量后,(1)只有儿童的非正式家庭读写活动能够显著预测其口头词汇;(2)只有儿童的正式家庭读写活动能够显著预测其识字量;(3)只有儿童入学时的识字量能够显著预测他们一年级时的语文成绩和平时语文课表现;(4)儿童的口头词汇和家庭读写活动均无法预测其在校的语文课成绩。  相似文献   
10.
探讨患者的需求与对策.应用会谈法收集资料,教育患者认知所患疾病相关知识、帮助患者和家属适应住院环境、支持家属对患者的生活护理、缓解患者心理紧张情绪、协助患者遵从医疗护理服务行为、照顾患者口服用药过程、满足患者治疗过程中的需求、加强护理操作周边作业的督导,进而提出了满足需求对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