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天官赐福”——道教吉语压胜钱。正如彭信威教授在《中国货币史》中指出,“中国压胜钱上所反映的宗教差不多全是道教。”古时道教是深入民间的宗教。天官,道教所奉三官之一。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三神之合称。《黄庭内景经、沐浴》:“传得可授告三官。”务成子注:“三官,天地水也。”在天曰天官,在地曰地官,在水曰水官。明代归有光《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通俗常言疏证·祸福》:“天官赐福,《梁元帝旨要》:‘上元为天官赐福之辰,中元为地官赦罪之辰,下元为水官解厄之辰’”。  相似文献   
2.
佛门常被喻为空门。四大皆空、五蕴皆空,都是佛门的重要理念。那么,学佛会不会让人放弃责任?学佛会不会让人变得消极?其实,佛门所说的“空”,绝非世间一般意义上说的那个“顽空”,更不是“什么都没有”或“断灭”。佛说“空”,是以“空法”看待万事万物,是缘起性空的“空”,其间蕴藏着无尽的妙有智慧!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定义、歧义、论证、作用四个方面,对印度大乘佛教龙象龙树“空”的思想作了深入论析。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实时距、空时距估计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2(空时距、实时距)×8(1秒~8秒)的实验设计,以224名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不同类型、不同长度的时距估计特点,结果发现;(1)时距类型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在本实验中,1秒~8秒条件下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2)时距长度在时距估计中存在主效应,时距估计所产生的误差随时距长度的增加而增大;(3)时距类型与时距长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对实时距、空时距估计进行曲线估计及预测,发现两类时距估计呈现动态特征,1845052秒之前实时距估计比空时距准确,之后空时距估计比实时距准确,两类时距估计曲线的变化速度也呈交替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明代高僧憨山德清,因一奇特因缘来到崂山,其苦行和弘法事迹都为后人所乐道,特别是他对实证悟道心身感受的描述,弥足珍贵。悟道者在寂照身心光明流布全宇宙的同时,其亲证心脏部位之心性光明显发,即所谓脉解心开,是一个佛教成就者必须具备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史经鹏 《法音》2014,(6):26-30
正竺道生(355?-434)是中国南北朝初期的高僧,在《大般涅槃经》传到南京之前,即倡言"一阐提亦有佛性"的佛性悉有论,被后人称为"涅槃圣"。《涅槃经》的主题之一是法身常住,那么道生的法身观是否受到此经的影响?本文将在此问题意识上重新观照道生的"法身无色"和"佛无净土"思想。对道生此二说,汤用彤先生略引经证,然仍有未尽之处[1]。兹分别论述。一道生对法身和色法的观点,已有较多的研究成果,其中以日本学者古田和弘及木村宣彰等为代  相似文献   
7.
正方式一二维码扫描用智能手机扫描照片下方二维码,核验新闻记者证信息,如显示被查询人的样证信息和照片,说明是真记者证;如不显示,说明不是真记者证。方式二短信查询移动手机用户发送"CXXM记者姓名#单位名称"到10660840查询,如收到被查询人的证件信息,说明是真记者证;如收到"您查询的记者信息未找到……"等字样,说明不是真记者证。  相似文献   
8.
魏峰 《美与时代》2016,(9):91-92
从教师资格证新政策入手,探析其对高职美术教学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对"课证融合"教学体系实施的意义以及实施原则进行梳理,探究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课证融合"教学体系的可操作策略。  相似文献   
9.
当代丰富多元的环境伦理学理论,相应于现实生活中每个行为主体多以强烈的人类 中心主义为基本价值而抉择与行动,有着明显落差。而要使主体能有意识地将行为与环 境问题联结,做出有益于解决环境问题的抉择,需处理的便是“唤醒”主体的环境关 怀意识。在此层面,程明道以“仁”为整体存在界之万事万物共通/共同之处而言“天人 无间、天人无二”,回到人之主体透过“识仁”工夫体贴天理而能共通/共同,是为可发 展的方向。在形上层面,程明道由天人合一与一体之仁充实了环境伦理的原则,其理论 内涵同时关涉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理论面向的特质:就生态中心主义面向,人与天 地万物同为一本,同具有内在价值;就人类中心主义面向,人又“能推”而不同且高于 万物。程明道的体证/体仁之路在此双向特征中展开并贴切主体生命实感,正是我们借以 唤醒主体环境关怀意识,建构主体核心价值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0.
中医"证"本质研究的无序与有序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中医"证"本质的研究结果呈现弱特异性的.证是宏观概念,既呈现着多态性,又呈现着同态性,无序中包含着有序,有序中亦体现着无序.对于"证"研究中出现的弱特异性的研究结果,应将其看成这一证候的几种不同状态;对不同证候得出的同一研究结果的处理也是如此.具体技术上的处理包括:对研究思路更新;对证候规范化;大范围科研协作.强调了大范围科研协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