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7篇
  免费   110篇
  国内免费   226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22篇
  2013年   162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128篇
  2010年   136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159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现代标志设计中,许多流行的经典作品都融入了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设计师准确地把握这些内容,而它的现代设计元素和完美结合的深刻内涵,赋予了它是一个新的时代气息和活力。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并准确地使用我们珍贵的文化作为现代标志设计服务,使我们的现代标志一个更好的结合传统文化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3.
绿色设计是室内设计的必然的发展趋势,它既满足人们对于意境和情趣等审美要求,又形象简捷、材料自然、无毒无害。通过物质条件的塑造与精神品质的追求,以创造人性化的生活环境为最高理想与最终目标,塑造出一个合乎潮流又具有高层文化品质的生态科技含量的生活环境,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及生态学理念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装饰吉祥图案应用广泛,能满足社会各阶层的不同需求.它们经过数千年的演变、传承和无数匠人的不断探索实践,在设计思想和表述方法上,都呈现出独特而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文明开始,展示设计就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展示设计也在不断地跟随着时代变化、丰富和更新。很多有关展示设计的书籍都以单纯的某种艺术设计形态来阐述观点,但如果从文化、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分析展示设计,其涵盖和囊括的内容则十分广泛。为此,现代展示设计应将成为学习、应用和研究相关领域的人们驻足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金啸峰 《美与时代》2014,(10):72-72
通过对我国高职设计教育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就自己的探索进行阐述;对高职设计教育模式的探索中,着重谈了“请进来”和“走出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杰出的包装设计是品牌的核心。它反映了品牌的价值,传递着品牌的承诺。富有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增强品牌的区分度。对重点突出的消费群进行划分,对于提出有效的包装设计方案是十分关键的。只有了解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品牌明确的个性,设计出独特的包装风格,进而促成购买活动最终的完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宗教》2012,(6):86-87
黄国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曾任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装潢、书籍艺术系副主任,基础部主任,云南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院长。作品有《雪莲》等。其中《神曲》被墨尔本博物馆收藏,《山茶花》被奥地利国家博物馆收藏。出版有《黄国强画集》、《中国传统装饰画》等。  相似文献   
9.
管仲相齐辅佐桓公四十年,使齐国由一个偏远封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期间管仲实施的一系列战略、策略和措施成为齐国强盛的主要原因;这些战略、策略和措施对当代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治国方法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高三由于其“重中之重”的特殊地位,一般都享有学校为其创造的最好的客观条件(如学习环境、师资配备、后勤服务等)。因此,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指导一般都放在高三学生主体身上。就高三学生主体而言,决定其学习效率的一方面是认知活动水平,另一方面是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笔者认为对高三学生的学习指导重点应放在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营造和维护上。笔者进行了十余年的探索、实践,还完成了重庆市教育规划课题“高中生良好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营造策略研究”的研究,对主体学习心理氛围的含义、作用、表现及营造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