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恩惠 《天风》2012,(8):37
"只要信!"某人来到教会,问牧师:"上天堂有什么条件?"牧师说:"不要其他什么条件,只要信!"等了一会儿,那人悄悄塞给牧师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百元钱)。牧师问:"这是什么意思?"那人回答:"没别的意思,就是一点小意思!"牧师很不解:"小意思?真不懂你是啥意思?"  相似文献   
2.
包兆会 《天风》2017,(9):54-55
米星如(1900-?),安徽人,中国儿童文学的光驱者之一,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他撰写基督教社论和教会讽刺小说,并根据圣经创作过多篇小说。他是中国儿童文学的先驱者之一;是民国时期西方文学和宗教翻译的积极推动者;也是一名基督徒,撰写基督教社论,创作教会讽刺小说,其改编的旧约圣经小说《长征》成为基督教文学的名作。  相似文献   
3.
“惯性”本是个物理术语,它是指物体没有受外力时长久地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只要是乘过车的人,都会有这种体验。那么,言谈中的惯性表达又是指的什么呢?教师A和邻居发生口角,被邻居戳着脊梁骨骂了十八辈祖宗,气急之下,脸憋得通红,便也放下当教师的架子,两眼噙着泪花,左脚使劲跺了一下地,终于骂出了口:“你吸的空气是二氧化碳,吃的饭是糟粕,存的款是负数,打人用的是反作用力,将来必然要被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俗话说:“打人无好手,骂人无好口。”骂架者往往口不择言,污言秽语如江河奔涌,滔滔不绝。然面,教师A没有对邻…  相似文献   
4.
药石之言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诗文之中,有些将药名嵌入的文句,不仅寄寓深意,或藏讽刺,或表心迹,或明己志,而且极具情趣,读之解颐,令人回味无穷。比如:“神州到处有亲朋,不论生地熟地;春风来时尽看花,但闻藿香木香。”就寄寓了四海之内皆兄弟之意。因一时无法找到更为恰当的名字,我向来喜欢将这类诗文称作“药石之言”。  相似文献   
5.
增、删、调(tiáo)、换,本是修改文章的常用方法,可不少智者却借此来制造幽默和讽刺,表现出不凡的智慧。其中不少故事真让人称奇叹妙,回味无穷。增1729年,宋、元大军在广东新会县厓山会战,元将张弘范分兵四路大败宋军,致幼帝赵昺投海,南宋灭亡。为身后"流芳",张弘范在昺山刻石记"功",书曰:"张弘范灭宋于此"。张弘范父子本为宋臣,后倒戈降元,成为元朝的得力走狗,其刻石记"功"之举,可谓恬不知耻。明朝时新会县儒士陈献章见后,请石匠在石碑上首增刻一个"宋"字,这样,铭文就变成"宋张弘范灭宋于此"。  相似文献   
6.
心理学教授在课上对学生们说:“今天我准备给大家讲‘什么是谎言’。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已经在我的一本学术著作《论谎言》中作了详尽的介绍。你们当中有谁读过我的这本书的请举起手来。”  相似文献   
7.
在生活中,我们总难免会遇上一些抱有敌意的人,突然对自己进行讽刺和嘲笑,甚至是恶意的侮辱和毫无道理的谩骂。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方法是巧妙地反唇相讥,进行幽默回击,化被动为主动,在反击对方的同时又维护自己的形象。  相似文献   
8.
读研究生时,我的导师吉纳经常告诚我们,不要一时冲动。成了情绪的奴隶。一次,一名研究生找到她,说另一名研究生出言不逊.当众讽刺他理论过时、见解平庸,令他大为恼火。他不知道是该直接找那个学生论个明白,还是应该找对方的教授评理。  相似文献   
9.
张申府先生曾说:"在中国哲学界,以金岳霖先生为第一人。"金先生著有《逻辑》《论道》和《知识论》。可先生,不仅腹笥充盈、学识渊博,而且在生活工作中,大有幽默感。于谐趣、调侃,乃至于讽刺中,彰显着他的聪敏和睿智。  相似文献   
10.
正话反说往往比正话直说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于“论敌”来说,正话反说更具杀伤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