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张裕 《中国道教》1990,(2):40-41
陈撄宁先生遗著《道教与养生》,一九八九年七月由华文出版社印刊。偶得其书而读之,知为文集。初览之,始叹陈先生学问之渊博,再读之,复敬其学识之精到。史迁论学,则有“究天人之际,达古今之变”语,今于陈先生遗著中见之,复钦其非常人所能及者有四。古来治学,有两件有易作到的事,古来学问家,也有两种很难达到的境界。一种是博古,一种是喻今。博问者能完成对前人的总结,但也正因为学问渊博,思想方法上革新不易,难能建立新学。读古人书即是受古人教起,受教育得其精髓者,即掌握其思想方法,此犹学习数学,例题只为晓喻定理定律而设,例题的结论并不最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近年出土《大齐故沙门大统僧贤墓铭》为中心,结合小南海石窟和北响堂石窟的刻经,梳理了僧贤的生平与思想。僧贤作为僧稠的弟子,参与小南海石窟的刻经活动;他先后担任沙门都、沙门统,主持了大总持寺、大兴圣寺,是著名的"地论师"。同时,僧贤继承了僧稠的禅学思想,重视《涅槃经》的"四念处",提倡《华严经》与《法华经》。最后,《僧贤墓志》等石刻中的用语反映了地论学派的判教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哲学“体用”观念的树立,起始于六世纪初的南朝佛教撰述。梁武帝、沈绩与宝亮等佛教思想家在形神论语境中缔造了这一哲学范畴。而在北朝佛教地论学派的撰述中,体用观念整体上带有明显的修道论色彩。梁武帝与沈绩以“体”为中心,以“用”为附庸,体用之间无所谓平等。但是,在地论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法上所撰《十地论义疏》中,体用与本末一样,指向不同的修道位次,体用平等关系由此浮现。法上更在缘起论语境中开出体用说的存在论意义。南北朝佛教体用观念的树立,为体用成为中国哲学的关键性范畴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