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二曲的经世观念与讲学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31岁为界线,李二曲的经世观念发生了重要的转向:从以政治、民生等为主要内容 转变为以“明学术”、“醒人心”的社会教化为重心。本文认为,若完整地把握儒家传统的“经世”内涵, 似应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制度或政治的,物质或经济的,精神或文化的。而二曲成熟期的经世观, 即主要指向以“正人心”为重点的精神或文化层面,力图重建社会的精神文化价值系统。同时,二曲 主要以“讲学”作为完成其“阐明学术”、“救正人心”的经世事业的基本实践形式。他不但对先秦王明 末的儒家讲学传统作了深入、完整的总结,而且其本人曾有多年在关中和江南讲学的经历,在讲学实 践中积累了丰富的讲学经验。综合观之,二曲经世观念的主要特质为:以“明体适用”为“经世实义”, 坚持以体用关系作为其学理系统的基本构架,反对将经世学非本体化和完全实用化的价值取向,并 非常注重经世之实践。这对于中国现代文化价值系统的重建,颇多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讲学稿”的编写原则 化学讲学稿的编制,往往根据教学课时,一课一案,备课组内分工合作。先由一人主备,形成初稿;再在备课组内交流研讨,集思广益,形成通稿;最后由教师个人进行二次备课,自我调整完善,形成个案。这样,既体现了备课组的统一要求,又展现了个人的教学风格。不管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虽然栏目有所变化,但在编写时都要体现以下原则:主体性原则、整合性原则、问题性原则、建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关于其"杏"字所指,目前有两种提法,一说为杏树,一说为银杏,而银杏说在舆论上占据主流。考诸典籍及前人研究成果,"杏坛"原只是一个传说,南朝后学者始将其作为文献典故,并未视为历史实存,真正的"杏坛",为宋金之时所确立,而当时的"杏坛"之"杏"本指杏树,而非银杏。近年来"银杏说"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与《孔子传》这部人物传记为杏坛命名赋予了银杏象征意义,从而造成广泛影响有关外,也与我国兴起的发展银杏经济、宣传银杏文化的浪潮密不可分。纠"银杏"之误传,还"杏坛"本相,可防止继续以讹传讹。  相似文献   
4.
颜钧早年通过创建“萃和会”这种民间的化俗实践,传播儒家的孝悌仁义等纲常教义。其后他以布衣而兴出位之思,提出“运世造命”的社会改造理想,并由此展开了周流天下的讲学活动。这说明,他并非是时人眼中非毁名教人伦的“异端”学者,而是一个儒家价值理念的倡导者和名教秩序的维护者。  相似文献   
5.
心皓 《法音》2006,(8):12-15
中国丛林寺院有“冬参夏学”的传统,意思是冬季参禅,夏季则讲习经论,这并非仅指禅宗寺院而言。有的禅寺甚至从不讲经,原因是与禅宗不立文字的传统冲突。禅宗强调见性悟道,不大主张看经习论,因此“夏学”的传统大部分保留在讲寺或教寺。  相似文献   
6.
王阳明与湛若水是明代心学阵营的两大宗师,虽私交甚笃,但论学互致批评。关于王阳明与湛若水的格物之争,研究已多,但王阳明对湛若水的最后论评,学者较少留意。据湛若水嘉靖八年三月祭奠王阳明文可知,王阳明去世前一个多月在广州穗石曾发表批评湛若水的言论。穗石讲学应有其事,湛若水的转述带有他个人表达习惯,但其中包含的要点与王阳明是年两封书信所言一脉相承。穗石讲学是王阳明去世前最后一次重要学术活动,是对现有王阳明传记的一个有益补充。湛若水对阳明的最后论评做了有利于自己的解读。  相似文献   
7.
圣神福音     
《中国天主教》2006,(2):6-8
小引宗徒大事录,在整本圣经中, 是非常重要的章节,因为在圣神默感之下,作者对圣神神学、宣讲学、传教学、祈祷学……都给予了我们不少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8.
刘同辉 《心理科学》2002,25(5):621-621,619
王船山(1619—1692)名夫之,字而农,号姜斋,湖南衡阳人。在经历了坎坷崎岖、激荡流离的青壮年后.晚年隐居于衡阳的石船山讲学、著述,世称船山先生。他是我国明清之际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启蒙思想家和哲学家。在其浩繁的著述中,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学思想。本文将对他的情之心理思想作一些探讨,以期求教于海内外方家与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9.
王尧 《法音》2000,(12):20-24
一  1989年秋冬两季,余应日本京都佛教大学之聘,在该校佛教文学系客座讲学。期间又应大谷大学之邀作一次学术演讲,介绍“中国藏学研究发展之概况”(演讲稿收在拙著《西藏文史考信集》)。承大谷大学佛学研究所负责人川崎先生厚意,赠我《大唐西域记》藏文译本之复印本。此册共151页,十分精美,清晰整洁,完整可读。  关于《大唐西域记》一书的重要意义,其在历史学、地理学、宗教学、社会学、语言学和中西交通史诸学科上的重要价值早有定论,毋庸多说。其有英文、日文、法文、德文诸多译本也早为学术界所熟知。而且以季羡林(希逋…  相似文献   
10.
明代中期 ,为了纠正官学和科举制度的弊端 ,王阳明等思想家倡导书院讲学 ,私人讲学之风再度兴盛起来。但同时 ,流弊百出 ,私人讲学发生异变。针对这种情况 ,张居正起而矫之 ,严禁那些违背阳明讲学宗旨、为自私自利之计的书院讲学 ,以加强思想统一 ,维系社稷安定 ,维护公众利益 ,捍卫改革成果。从学术立场上说 ,张居正禁讲学实质是用程朱理学和经世实学对王学进行的修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