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玄真经》即《文子》,为先秦黄老道家思想的代表典籍之一。班固在录《文子》时曾自注曰:"老子弟子,与孔子并时,而称周平王问,似依托者也。"班固的"依托"说在很长时间内并没有影响到《文子》的流传,人们并不怀疑文子与老子的师生关系以及  相似文献   
2.
品牌名称是重要的品牌资产, 在传递品牌价值、构建品牌形象和凸显品牌特征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以往研究发现, 品牌名称的语义特征和语音特征(元音、辅音)都会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产生影响, 但少有研究考察叠音这种语音结构特征的作用。从婴儿图式的角度, 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知觉和态度的影响, 并检验其作用机制和边界。具体内容包括:(1)考察叠音品牌名称对消费者品牌知觉(物理特征知觉、心理特征知觉)及其消费者态度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2)检验内部语音特征和外部线索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与消费者知觉之间的调节作用。(3)检验产品类型特征和消费者特征在叠音品牌名称和消费者态度之间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3.
几千年来,中国人因受封闭的地理环境,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根深蒂固的儒家文化,佛教、道教思想的影响,养成了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形成了与西方社会完全不同的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文化。本文通过分析具有中国特色的菜肴、旅游景点名称及蕴含历史文化的称谓等悟性名称,在翻译过程中词语的感情色彩、文化特征及意象的丢失或改变,认为翻译不仅仅是两种语言之间语言符号的简单的转化,还要综舍考虑其文化因素,以实现更加有效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奎因对模态逻辑的批评包括:(i)因为模态语境是指称不透明的,所以对其量化纳入没有意义;(ii)一些关于必然真理的经验知识与关于必然性的语言学理论不相容;(iii)模态语境中的量化纳入承诺了“亚里士多德式的本质主义”。丘奇,克里普克和福雷斯达尔对奎因提出了批评。他们提出,模态构造应该是外延上不透明但指称上透明的。奎因式诉诸于模态环境指称不透明的批评,在不采用单称词项的模态逻辑中不成立。他对本质主义的批评引入了一种必然性,但这种必然性没有办法用语言陈述词项进行解释。通过对语言中名称使用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出,有关包含名称的同一性陈述的真值的经验知识,和卡苏洛称之为“一般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是相容的。既然奎因论证了真同一性陈述的必然真是逻辑真,而且所有逻辑真都遵循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另文讨论),那么我们可以给出一个关于包含名称的同一性的真陈述的模态地位的先验知识的语言学理论。  相似文献   
5.
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由佛教、天主教、孔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道教联合组成,成立于1978年,目的是促进不同宗教团体间的交流、团结与合作,以发挥宗教的推动力,切实为香港地区社会作贡献。在过去40多年间,就各项社会民生议题、政府政策等发表过多次联合声明。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座谈会定期举办思想交流会,大家互相对话、互相尊重、互相礼让,以“和为贵”的理念互相学习,求同存异、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建和谐共融的社会。香港地区六宗教领袖曾在香港地区公园为纪念互相交流合作25周年的情谊,立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道:“求同存异、和衷共济”,表示不同宗教之间的真诚交往。  相似文献   
6.
《学海》2016,(2):71-77
"社会组织协商"是2015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中的一个新提法,目前学界对这一新提法的相关研究还比较薄弱。本文拟对社会组织协商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界定,并在综合考察国内外社会组织协商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初步对社会组织协商进行分类。社会组织协商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公共议题协商、内部公共事务协商和参与其他渠道协商。尽管推动社会组织就公共议题开展协商是社会组织协商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但是在现阶段,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为社会组织参与各渠道协商创造条件,是探索开展社会组织协商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7.
品牌名称作为一类特殊词汇,其形式表征分为视觉表征(印刷字母的视觉特征)和听觉表征(词语的整体声学特征),字样(包括字母大小写、字形、颜色)和语音(包括音素、音节、声调或重音)可以分别代指二者。品牌名称字样和语音对消费者心理的影响均发生在词汇的知觉加工阶段,两者的影响结果和作用机制既存在联系,又相互区别。此外,品牌名称的视听效应之间存在跨通道联结。未来研究应结合实践问题,对品牌名称视听效应进行补充性探讨。  相似文献   
8.
齐赋     
王金铃 《管子学刊》2005,(3):128-128
[编者按]山东人民所创建的齐文化、鲁文化,同誉并称齐鲁文化,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就齐文化而言,史典繁博,古今所撰集的各类文献及汇编,更是多不胜计,除专业研究人员外,一般人很难概括或说清何为齐;更难寻到一篇文字不多,但能对齐文化的概念作出回答的文章.王金铃先生所著的“齐赋”,却是一篇比较精当全面齐文化的词赋.该赋居高临下,总揽几千年齐文化的产生、传承和发展的全局,用了区区几百字,高度升华并概括地描述出了该文化的名称来源、所在地域、产生存在时间、代表人物、主要史学、演化及衍化形态、承传及发展、所创物质与精神财富、发展水平及在历史与文明史中的地位等十大文化界定所应具备的要素.该赋顺畅古雅,气势恢宏,是一篇少见的今人用赋的形式阐述齐文化的文章.鉴此,特地录出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有名、辩研究之实,而无“名学”、“辩学”之称。自我国近代学者开创以西方传统逻辑参证中国固有名、辩的研究模式后,“名辩”遂成了“中国古代逻辑”的代名词。实际上,所谓的“名辩逻辑”是从来没有经过严格论证的。从一些研究者所勾勒的“名辩逻辑”体系来看,其所描画的概念论、命题论、推理论等主要内容,都不是真正的类似于西方传统逻辑那样的逻辑理论,“名辩逻辑”在中国古代是根本不存在的。众所周知,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形式逻辑体系,亚里士多德逻辑的创立,主要得益于古希腊数学方法的借鉴,古希腊的语言学研究也为亚里士多德逻辑提供了有益、有力的支持。而在中国古代并不具备创立亚里士多德逻辑那样的条件。中国古代的科学基本上停留在经验领域,并没有上升到理论科学的发展阶段,中国古代的几何学本质上是一种文字几何,缺乏严格推理的手段。以象形文字为基础的汉语言的特点,也不利于逻辑科学的建立。然而,否定“名辩逻辑”的存在,并不等于否定“名辩”的理论研究价值。中国古代的“名”是指事物的名称,名学是中国古代以名为研究对象,以规范名实关系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事物名称的思想理论。中国古代的“辩”即论辩,辩学是中国古代以辩为研究对象、以探讨论辩原则和论辩方法为核心内容的论辩理论。名学不是辩学,它们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是不能相互替代、也是不能相互包容的。在中国古代,不存在既非名学、亦非辩学的“名辩学”。  相似文献   
10.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心理咨询师 1.2职业定义 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遵循心理学原则,通过心理咨询的技术与方法,帮助求助者解除心理问题的专业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