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迷信,是人类对自然界及自身缺乏正确认识的结果。它是人类认识过程和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本身不足为怪。但在阶级社会就复杂化了,  相似文献   
2.
性梦是指在睡梦中发生性行为,这也是性成熟后出现的正常的心理、生理现象。据某市的一项调查,大学生中约有70%的人经常或有时梦见性活动,其中男生比女生多。研究发现,男女两性的性梦内容和表现有所不同。男性的性梦常伴有射精,即梦遗。梦中情人多为不认识或仅仅见过面的女性,很少梦见自己所爱的人。梦中的情景总有几分奇幻、几分恍惚,非普通语言能形容。醒后往往回忆不起梦境的全部细节。  相似文献   
3.
一、从国际国内的大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股新蒙昧主义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它大肆宣传超自然现象的存在,特别是打着人体科学、生命科学的幌子,极力鼓吹人体的所谓超常功能。在它的带动下,传统有神论的种种货色亦乘机死灰复燃……一时间,沸沸扬扬,闹得乌烟瘴气。它已不再仅仅局限于民间,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索认识领悟疗法在监内治疗强迫思维服刑人员的效果。方法:1例强迫思维服刑人员在监内接受连续5周,每周一次的认识领悟疗法治疗。采用SAS、SDS、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对在干预前、干预后分别实施测评,并收集来访者、他人和治疗师的随访评价。结果:个案经认识领悟疗法治疗后三月随访,焦虑、抑郁水平下降,Y-BOCS减分率达58%,痊愈。结论:认识领悟疗法在监内治疗强迫思维服刑人员存在一定的效果,但未来仍需更多的实证研究来证实。  相似文献   
5.
写作思维原理的揭示,给写作和作文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机。这一事实再次证明:科学原理的揭示带给行为的是翻天覆地的变化。本文认为,写作思维原理所揭示的也有人们普遍的思维原理,于是企图以写作思维原理为借鉴揭示出各科学习的一般思维原理、路径、技术,并以此拯救奄奄一息的普通教育。作者坚信,学习思维原理能把教学中的黑胡同照得明明白白,人类教学新纪元的黎明已经来临。  相似文献   
6.
7.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总结了2001年以来各地在公民道德建设中的新鲜创造和典型经验,形成了对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作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其中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强调公民道德建设要夯实基层实践基础。重视公民道德建设在基层的实践,对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健全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具有重要的意义。应瞄准基层需求,创新基层工作,推动公民道德建设提质量、上水平,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奠定德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毛胜 《中国宗教》2022,(9):78-81
<正>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为指导,坚持从全局高度认识把握宗教问题,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征程中不断开创党的宗教工作新局面。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回顾党代会与党的宗教工作,进一步理解党在不同时期推进宗教工作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理解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为社会认识是一种特殊的认识,其特殊性表现为它是一种自认识,或者说是“悖论式”的认识,本文提出“双重角色悖论”、“视交叉悖论”、“纽康悖论”和“价值关涉悖论”,就社会认识的悖论现象作哲学分析,试图揭示社会认识活动的特殊性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考察了唯识学之心法八识所建构的认识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