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05篇
  免费   364篇
  国内免费   1238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04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14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14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84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11篇
  2005年   320篇
  2004年   304篇
  2003年   283篇
  2002年   217篇
  2001年   252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8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个小样本受试者内设计实验,受试 实验允许的酒精剂量范围内自由选择摄入量。  相似文献   
2.
张松和靳明本是好朋友,前几天为“做好事该不该收取报酬”的问题发生了争论,俩人谁也说服不了谁,由争到吵,由吵到反唇相讥,最后竞差点动起手来。争论是阐明自己的立场、观点及显示自己才智的一种方式。争论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能为别人认同和接受。所以,为争论某问题而相持不下,影响团结的现象并非鲜见。那么,怎样做才能在争论中既不伤和气,又使别人易于接受自己的观点呢?  相似文献   
3.
考前紧张不起来怎么办? 有许多考生向心理学专家说,自己在大考前怎么也紧张不起来,表现为神经兴奋抑制,头脑发木;激不起最后一搏的劲头。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考生经过较长时期的苦读,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些疲惫不堪,大脑接收的信息过多和负荷过重,造反了一种保护性的抑制。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可采取下述三个措施。[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犯罪学家凯琳曾注意到一个问题:在她上班的路旁,有一座非常漂亮的大楼,有一天,她注意到楼上有一扇窗子的玻璃被打破了,那扇破窗与整座大楼的整洁美丽极不谐调,显得格外刺眼。又过了一段时间,她惊奇地发现:那扇破窗不但没得到及时的维修,反而又增加了几个带烂玻璃的窗子。这一发现使她的心中忽有所悟:  相似文献   
5.
丛伟 《中国道教》2015,(2):58-60
<正>《黄庭经》构造了以"一"为大心境界的超越性自我与以二十四真为内容的超个人带。以此为基础,《黄庭经》认为与"一"的背离和割裂,造成了自我与非我的对立,同时也将死亡的枷锁不可避免地套在了每个人身上。如果要摆脱这一困境,关键即在于向"一"的回归,而回归的方式即是认识二十四真,利用超个人带实现向大心境界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科学传播以各种沟通与传播的方式,将科技发展的理念与实践传入社会各阶层,争取公众理解。科学传播曾经是人类启蒙的象征,长期被视为国家教育的核心,也是国民素质的指标。在这种科技传播的观念中,科学是有益处的,应当寻求社会大众的理解。但是,伴随着快速的科技发展,许多应用的技术,在短期效益的满足中,逐渐突显出这些科技在长期所显现的风险。武器的发明、核能的应用、环境的破坏、气候的变异、药品的滥用等等,都已经让社会中的有识之士发觉,科技的应用,充满不确定的风险,导致怀疑科学效益的氛围。这种怀疑的风潮,在20世纪末可以说达到最高潮。狂牛症、基因改造食物、有关气候的科学数据可能造假、手机电波伤害大脑、商业化的科技产品等等,都充分体现科技风险已经不再是一个专家必须面对的问题,而是发生在每一个人身旁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科学传播的过程,已经不再以追求公众理解为主,而是期待公众信赖。这一个问题,涉及到如何应用科技的两难,因此也成为一个如何降低公众疑虑的问题。面对这个问题,哲学家长期处理怀疑主义的理论,能够从对于知识的批判的角度,为科技传播发展的方向提出两项建议:第一、科技传播的内容中,必须列及风险的机率,并且考虑"预警原则"(precautionary principle)的应用;第二、科学传播的作法,必须以寻求公众信赖为主,而不仅是公众理解。本文最后强调,这两点的落实,充分体现现今科学传播工作者应当提升科学文化的使命。  相似文献   
7.
如何让人工智能做出令人满意的道德决策?这既是一个机器伦理问题,实质上也是一个元伦理学问题,对它的解答可以实现二者的双向启蒙,最终帮助我们理解道德的本性.机器伦理中存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主要建造道德能动者的方案,二者分别体现了元伦理学中的理智主义和反理智主义,前者将道德知识视为显性的事实和规则,将道德决策视为遵守规则的过程,后者则更多地将道德知识视为一种技能知识,将道德决策视为复杂情境中的熟练应对.基于对两种方案实例的讨论,可以看出自上而下方案面临着框架问题和常识问题的困扰,存在着不可克服的先天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不可能的;自下而上方案虽然不存在先天限制,可以生成内禀的道德规范性,但仍面临技术上的工程限制和安全上的规范限制,因而模拟人类道德是困难的和不可欲的.这在元伦理学层面提供了一种理论判决,即反理智主义比理智主义更为准确地把握了人类道德的本性,我们不能仅仅依靠遵守规则而成为道德大师,相反,只有依赖漫长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达致道德成熟.  相似文献   
8.
计算机与早期儿童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 ,当计算机刚刚开始引入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时 ,有关计算机与儿童发展之间关系的问题就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Haugland(1997)指出 ,“在过去的 12年(1985 - 1997)中 ,人们一直在激烈地争论着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教室中的计算机对儿童发展有哪些潜在的危害和益处。”但是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运用 ,计算机进入幼儿园和小学已经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这种情况下 ,关于年幼儿童使用计算机的“利弊之争”有所减弱 ,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开始向如何扬长避短、合理有效地利用计算机于早期教育方面转移。尽管如此 ,全…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0.
2003年10月28~30日,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2003年学术年会在山西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心理学会理论心理学与心理学史专业委员会主办,山西师范大学承办,并得到中国心理学会总会的关注和大力支持,中国心理学会副理事长林崇德教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