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有关条件推理中概率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江  张庆林 《心理科学》2005,28(3):554-557
通过预备实验选取了四种不同条件概率的条件规则和四种不同前后件概率组合的条件规则作为实验材料,以大学生为被试,考察了两种概率因素(条件概率和前后件概率)对条件推理的演绎形式(MP、DA、AC、MT)以及变通形式(四卡问题)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概率因素对四种条件推理的影响都非常显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们对四种推理的认可程度主要与范畴前提的概率成正比的结论;但概率因素对四卡问题的解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国外研究者认为高自尊个体的内控性高,因此其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不那么强烈,而国内研究者从集体文化(中国)考虑,则认为高自尊个体的社会认可需求较高,因此在心理性应激情境中的反应更强烈.本研究采用特里尔社会应激测试作为应激情境,采集41名中国大学生被试在这一情境下的客观参数(心率)作为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指标,通过问卷测量被试的自尊水平、内控性水平和社会认可需求水平,考察自尊影响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机制.结果发现被试的自尊水平与应激情境下的心率呈正相关,并且社会认可需求在自尊与心理性应激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中介作用.本文从文化差异角度提出自尊预测心理性应激反应的模型可能需要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来分别探讨.  相似文献   
3.
什么是优雅社会--读马伽利特的《尊严的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伽利特在《尊严的政治》一书中 ,呼吁要消除国家机构可能存在的对弱势族群及其成员在精神、心灵上的侮辱与伤害现象 ,建立一个优雅的社会。马著的主题及其所引发的论争涉及到当代西方政治伦理学一系列重大的前沿性课题 ,如 :平均主义 ,对人的尊严的认可 ,两种自由主义 (或自由主义与共同体主义 )之争 ,在多元文化社会中如何理解认同性 ,如何处理不同族群、不同种族、不同宗教及文化之间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4.
等待     
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等待,直到自己两鬓苍白,才得到他人的认可;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企盼,直到自己的死神来临,才得到世界的肯定;曾有这样一些人,在孤独的岁月中渴求,直到自己的肉体消失,才得到后人的认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症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事件冲击问卷、创伤经历揭露问卷、受害人认可问卷和攻击描述问卷等测查工具对163名蓄意创伤受害者进行调查。结果:(1)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三大症状之间相关显著,且方差分析结果差异显著,闯入性症状>回避症状>高警觉症状;(2)创伤严重程度与PTSD三大症状的相关显著;(3)创伤揭露中情绪反应对PTSD三大症状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4)社会认可度中的一般性排斥对PTSD三大症状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蓄意创伤受害者有着较强的PTSD症状,且以闯入性症状最为严重,回避和高警觉症状次之;创伤的严重程度、揭露时的情绪反应和社会认可度中的一般性排斥等都对蓄意创伤受害者的PTSD症状有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和应付方式对其自我认可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考察了大学生的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对其自我认可的影响.2×2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心理控制源、应付方式对自我认可的影响并不相同;应付方式对自我认可存在显着的主效应.据此,对提高大学生自我认可水平的具体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7.
认可他人     
认可他人是一种豁达,是一种健康,是一种境界。 生活中,我们往往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赞同、欣赏,以此鼓励自己,坚定信心,加紧前行的步履,却在不经意间忽视了对他人的认可。  相似文献   
8.
自尊与宽恕的关系在国内外的研究中仍存在争议。本研究采用SES、社会自尊、MCSD和Heartland宽恕量表对我国2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探讨自尊(社会自尊和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的关系,以及社会认可需要在二者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对于全体研究对象而言,社会自尊比个体自尊对宽恕倾向的预测作用更大。在男生群体中,社会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的中介作用不成立;在女生群体中,个体自尊预测宽恕倾向,且社会认可需要在个体自尊与宽恕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与我国文化对自尊、宽恕的理解以及二者在两性中的差异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