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好心看得见     
言道:人心隔肚皮。人的心是黑的,还是红的,谁也看不见,故有“人心难测”之说。 于是有的人好心办了错事,也有的人“好心成了驴肝肺”。 当然,也有人自恃自己是好心,不图什么私利,也没什么藏的掖的,自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天真如孩童,率直近鲁莽,一不小心便得罪人,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来气,好心可能在别人眼里就成了恶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颜子学以至圣人之道,其学具有强烈的"学圣"、"言道"特征,在我国道统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上博简《颜渊问于孔子》、《君子为礼》等儒家典籍佚文,内容涉及颜子对圣学"事"、"教"、"至明"之道的默而知之,对"仁"、"义"、"礼"、"智"、"信"、"让"的谙习体悟,也体现了颜子与圣合契的学圣功夫、致力于有道社会重建的"言道"理想,以及知微知彰、察往知来、洞悉天道的庶几之力,这些资料不见于传世经典,甚为珍贵。  相似文献   
3.
圆悟克勤《碧岩录》将"道本无言"列为全书之宗纲,认为作为佛法的至高妙理,"道"本来就不在言句上面,而是言句之外的一种明心见性的个人内心体验。同时,言句在显道中又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道"需要借助它来显现,亦即"因言显道"。不过,"道"毕竟不在言句中,所以学人又要透过言句,明心见性,"见道忘言"。  相似文献   
4.
朱贵金 《天风》2008,(7):26-28
探讨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牵涉礼仪、音乐、神学三方面的关系。本章将简介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本章论点是,“礼以载道,乐以颂道,礼乐相合以言道”。“礼以载道”指“礼仪”与“神学”的关系,“乐以颂道”指“音乐”与“神学”的关系,“礼乐相合以言道”则指“礼仪”、“音乐”、“神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明人与暗事     
林孔华 《天风》2010,(9):9-10
元朝剧作家吴昌龄在戏曲《张天师》第三折中写道:“常言道:明人不做那暗事……”这句话广为流传,成为一句妇孺皆知的响亮成语——明人不做暗事。这里的明人指的是心胸坦荡的君子,站得直、行得正,浩然之气达苍穹,不干那些背地里见不得人的勾当。圣经里同样有关于明人与暗事之间的教导。使徒保罗写信对以弗所的信徒说,基督徒从前是暗昧的,如今在基督里成了光明之子,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道的知与不知和言与不言的矛盾,庄子提出"不知之知"的"真知"观和"不言之言"的"大言"论.他以道知和道言关系为中心,从认识论和语言哲学的角度回答了道的有无、隐显、道物关系等本体论问题,阐释了认识的起源、本质、界限、作用、真妄及语言表达等认识论问题,指出了知、言、道关系的人生实践意义,并最终把知与言解释为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