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研究-影响中美儿童计算能力差异的认知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凡 Gear.  DC 《心理科学》1993,16(1):22-27
本研究要确定中美儿童基本计算技能的差异是否与他们使用的解题策略和基本加工过程的速度有关。为此,对中美两国的一年级儿童进行了书面计算能力测验,以及一组计算机呈现的加法作业。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表现出3:1的操作优势。中美儿童使用的解题策略种类一样,但是,中国儿童在策略综合运用的发展程度上超过美国儿童,检索策略的加工速度也超过美国儿童。显然,策略运用和加工速度的差异促成了中国儿童在计算能力测验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余嘉元 《心理学报》1994,27(2):219-224
为探讨线性逻辑斯谛模型(LLTM)的拟合条件及其和解题策略同质性之间的关系,让被试比较两个负整数指数幂的大小,发现全体被试的数据不能与拉希模型及LLTM相拟合。把被试按其解题策略分成不同策略组后,同一策略组被试的数据可以拟合于拉希模型,但对于LLTM,同一策略组的数据中部分项目的拟合较好,另外一些项目的拟合较差。这一结果表明,解题策略的同质性是LLTM拟合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
数学解题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当前高考的能力立意命题也说明高中数学教学要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数学能力。现就高中数学解题策略略谈一二。  相似文献   
4.
分析数集和构图求解关系应用题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新林  张梅玲 《心理科学》2000,23(5):611-611,608
1 问题的提出  关系应用题是以比较、倍数和分数等数集关系为题材的问题。一道标准的关系应用题均有三种数集 :标准集、比较集和关系集 (差集、倍数集或分数集 )。根据未知数集的类型又可以把关系应用题分为标准集未知题、比较集未知题和关系集未知题。大量实验表明标准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高于比较集未知题的解题错误率[1] ,对于解题熟练者也是如此。有些人认为 ,成熟的解题者表征关系型应用题时是对数集及其关系的表征[2 ] 。据此 ,如果要求学生在解题时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集 ,则能促进问题表征。这是一种语义分析的观点。从非语义分析…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选取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实验法,用数学连加数问题为实验材料,就自我反思对解题策略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比较了有反思实验组学生(24人)和没有反思控制组学生(29人)解题策略的差异,结果发现:(1)有反思的学生比没有反思的学生更多使用高效策略;(2)从测试过程策略类型的变化看,反思促进初中生逐渐获得高效策略,放弃低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郭成  张大均 《心理科学》2004,27(2):274-277
本研究以小学五年级292名学生为对象,考察了三种思维训练方式(元认知内隐训练、元认知外显训练和一般思维策略训练)对三种不同认知方式学生(场独立型、场依存型和中间型)数学应用题解题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思维策略的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元认知内隐训练比一般思维策略训练能蜓有效地提高场依存型、中间型和场独立型三类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2)元认知外显训练和内隐训练对于场独立型和中间型学生同等重要。但元认知外显训练更有助于场依存型学生应用题解题能力的提高。成为该类学生的优势圳练方式;(3)在小学五年级.场独立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明显优于场依存型学生的应用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3(年级)×2(场认知方式)×2(视空间能力水平)×3(问题表征方式)四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了这四种因素对小学生数学应用题解题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年级、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问题表征方式均是影响小学生应用题解决水平的关键因素;问题表征方式、认知方式、空间能力以及年级四个因素对小学生解题水平存在交互作用,其中图形提示有利于场依存性学生解题水平的提高,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更适合图形提示;高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解题能力发展较快,而低空间-场依存型的学生解题水平提高较慢;随着年级的升高,图式表征对小学生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8.
考察解题反思对数学学业优生和差生解题结果及所用策略的不同影响。选取初一至初三年级的数学学业优生和差生为被试,以一套连加数问题为实验材料,进行一对一的测试,前后进行两次测试。对反思组优差生(优生12人,差生10人)和无反思组优差生(优生14人,差生14人)解题过程的比较,发现:1)解题后立即进行反思能够提高差生的解题正确率,但是延长解题时间;2)先前的解题反思对优生和差生后续解题时的正确率和解题时间均不产生明显影响;3)解题后立即进行反思能够促进优生和差生使用高效策略,放弃低效策略;4)先前的解题反思在后续解题中仍然促进学生使用高效策略,对优生的促进作用比对差生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00名5-9岁儿童解比较题认知加工过程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儿童解比较题认知加工可划分为三级水平。2.问题表征分为动作、表象、符号三种方式,它与数学知识结构建立联系实现数学表征转换,能否实现转换影响算法选择,解题策略具有加性和减性两种类型,存在实物匹配、计数和加法表三个水平。3.比较图式整合为部总关系图式,其水平依照动作、表象、思维顺序发展,结构依照求差集、求比较集、求标准集顺序扩大。4.儿童解比较题困难是因为问题缺少操作动词和儿童不能实现相应的数学表征转换。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计算机辅助小学三年级学生建构两步应用题结构的教学中,对42名学生的错误反应,即时给予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对另外42名学生只即时给予有关结果对错的反馈,以探讨有关解题过程的提示是否促进学生对两步应用题整体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题过程的自我监视.结果表明:①两班学生对结构的理解以及对解题的自我监视水平上存在显着性差异;但在解题成绩上并无显着性差异;②两班学生的阅读水平对他们的解题成绩都存在显着性影响,但对学生的结构理解和解题自我监视并不存在显着性影响;③学生解两步题成绩以及对两步题结构的理解水平与解题自我监视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