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5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124篇
  2021年   65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41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98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318篇
  2013年   10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214篇
  2010年   177篇
  2009年   169篇
  2008年   266篇
  2007年   190篇
  2006年   171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125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学术性的栏目--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居然成了广大观众热看的内容."百家讲坛"栏目的成功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科学合理的栏目定位、推出观众喜爱的文化名人作主讲人、多种电视手段的综合运用,固然是栏目成功的重要元素,但最根本的原因则是,栏目制作者把视众的需求放在了第一位,设身处地为广大受众着想,这才是栏目成功的最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正>今年是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今天举行这次庆祝五台山研究会成立25周年暨今后五年规划会议的目的,是总结经验教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找出问题,对症解决,促进研  相似文献   
3.
在《正义论》当中,罗尔斯在对其他几种分配方式进行逐个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分配正义的理想:民主的平等.但由于他本人没有对其详加说明和界定,因而这一术语容易被误解或是跟其他平等理念,尤其是“公平的机会平等”概念相混淆;此外它的“民主的”特性也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与阐释.因而对“民主的平等”进行重新梳理和说明就很必要.然而,尽管“民主的平等”是值得我们欲求的分配理想,但由于它不够重视性别自然分工及其造成的蔓延性影响,一方面会遭遇来自外部的一些隐秘屏障;另一方面也面临来自自身理论内部的障碍而难以真正实现.一些批评意见和公民共和主义相关理论,如对共同体和公共善的强调、结合公共善理论对分配标准的重新反思,可以为“民主的平等”给出几种矫正性的进路.  相似文献   
4.
杰出的包装设计是品牌的核心。它反映了品牌的价值,传递着品牌的承诺。富有创新性的设计能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增强品牌的区分度。对重点突出的消费群进行划分,对于提出有效的包装设计方案是十分关键的。只有了解不同消费群的需求才能体现出品牌明确的个性,设计出独特的包装风格,进而促成购买活动最终的完成。  相似文献   
5.
宋明儒家为什么出入佛老 ?2 0世纪学人对于这一问题的理解被其吸取西学以重建中学的现代性“前见”主导着。本文通过对于陈寅恪儒佛关系论的分析 ,揭示了这一点。接着 ,本文探讨了宋明时代儒家出入佛老的真正意图 ,并以此为起点 ,探讨了儒学在“佛老”大行其道的情势下开展自身的方式。最后 ,通过贺麟中西文化观的解读 ,对于儒学在现代的开展途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遇见真光     
主啊,你借助那一束手电筒的光照,让我明白了爱的真谛小时候,我生活在江苏北部的农村,那时候村里还没有通电照明,一到晚上,田野和乡村一起融入漆黑的夜色里,没有月色光照的晚上,村里各家稀稀寥寥的几处灯火,便成了漆黑夜色里仅有的亮光。  相似文献   
7.
赶考的棉树     
汪亭 《思维与智慧》2011,(10):29-29
从小到大,我的兴趣一直非常广泛,性格也很要强。画画、书法、写作,必须样样出色才行,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一批年轻的苏联哲学家热衷于逻辑认识论、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研究,形成唯科学主义倾向。弘扬理性是欧洲各国走向现代化的共同道路,但在苏联,唯科学主义倾向的出现有独特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形成宗教哲学、宇宙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哲学派别,共同之处是重视集体轻视个人。以此为基础在30年代形成苏联哲学。不能简单否定苏联哲学。苏联哲学有三个阶段:一、20年代,这时哲学尚有独立研究的部分可能;二、30、40年代,哲学彻底意识形态化,扼杀一切创造性;三、50—80年代,出现60年代人~①哲学家,他们彻底抛弃30、40年代的苏联哲学。50—80年代苏联哲学具有启蒙性质,座右铭是"人可以也应该靠自己的头脑生活"。其背景是苏联社会正努力从对斯大林的个人迷信中解放出来,肯定个人的价值,具有人道主义性质。带有人的面孔的社会主义是60年代人哲学家的理想,而且对他们来说,人的面孔比社会主义更重要。  相似文献   
9.
生命的一抹     
少年时,我总喜欢站在山冈上听风响,躺在原野上看云飞,日子过得轻轻忽忽的,像梦。一切都令人陶醉,一切都美。  相似文献   
10.
冯友兰先生从"照着讲"<中国哲学史>(两卷本)转向"接着讲""贞元六书",他以逻辑分析法诠释程朱理学,创新出"理"、"气"、"道体"、"大全"四个主要概念与"真际"、"实际"两个世界,以及"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四种境界,以自己独创的形而上学说明了宇宙与人生的问题,构建出"新理学"的哲学体系.依据冯先生一以贯之地把"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作为哲学的功能与作用、目的与意义,以及把人生哲学作为"新理学"的起点、巅峰与归宿,本文特地把他的"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新诠为"新理学的人生哲学体系".冯先生创立"新理学"哲学体系的激情源于对抗战胜利的信心与对民族复兴的热望,其崇高的理想与精神境界则是"为万世开太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