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本刊讯5月4日上午,全印度比丘僧伽会会长达玛维利长老一行拜访中国佛教协会,受到中国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副会长学诚法师和秘书长王健的热情接待。传印会长首先代表中国佛教协会,对达玛维利会长一行的到访表示热烈欢迎。传印会长表示,中印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在世界各大文明中,最早  相似文献   
2.
简讯一束     
《法音》2015,(3):69
<正>湖北省荆州市佛教协会于2月6日举行第二次代表会议,荆州章华寺方丈释心继当选为会长,荆州菩萨寺住持释祖敬为副会长兼秘书长,释悟忍、释觉林、释宗辉、释恒峰、释演全、释志远、释天觉、释法波、释灯注为副会长。会议礼请释郎宗为名誉会长,礼请释震果等11人为咨议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委员。荆州市人民政府副  相似文献   
3.
金颖 《天风》1997,(10):19-20
各位,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讲坛上心情很激动,也很兴奋,因为我们伟大祖国的一颗东方之珠——香港,已经重回母亲的怀抱,相信每一位炎黄子孙,每一位爱国的基督徒和世界上所有爱好和平的人,都会为之欢呼和雀跃! 我曾经到过香港,但当我的双脚跨过罗湖桥的瞬间,我却全然没有了旅游的新鲜好奇,涌上心头的是无比的沧桑和心酸。是啊!  相似文献   
4.
代耀 《法音》2023,(5):11-11
本刊讯2023年5月5日下午,全国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分党组副书记蒋建国率调研组一行到中国佛教协会走访调研,看望宗教界代表人士,了解工作情况,听取意见建议。民宗委副主任苟仲文、隋青(驻会)参加调研。中国佛教协会会长演觉法师、副会长宗性法师、秘书长刘威等陪同调研并进行座谈。  相似文献   
5.
学诚 《法音》2014,(12)
正(2014年11月21日)尊敬的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梁振英先生,尊敬的中央人民政府驻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先生,尊敬的国家宗教事务局副局长蒋坚永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尊敬的来自海内外的各位长老、法师,各位居士,各位来宾: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长老安详示寂,悲感  相似文献   
6.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总体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环境中, 受欺负的个体会表现出更多适应问题。本研究以来自47个班级的1764名5年级到8年级学生为被试(男生956人, 平均年龄14.46岁), 考察了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在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间的调节作用及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关系存在“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即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能调节个体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系, 在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较低的班级中受欺负经历与外化问题的关联更强; (2)班级平均受欺负水平对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调节作用通过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实现。本研究证实了受欺负与外化问题的健康环境悖论现象, 并首次揭示了敌意性归因的中介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7.
“健康环境悖论”是指在受欺负水平相对较低的环境中,受欺负个体有更多的适应问题。通过梳理相关实证研究,本文从人际与认知两大方面分析健康环境悖论的发生机制。人际机制强调健康环境会影响同伴群体对于受欺负者的态度和受欺负者的友谊,这些不良的人际关系进一步加剧受欺负者的适应困难。认知机制认为健康环境会通过向上的社会比较和消极归因方式,影响受欺负者的适应问题。最后,我们讨论了中国文化背景下“健康环境悖论”的适用性问题、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和对于干预实践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1353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探究亲子间科技干扰与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关系,相对剥夺感的中介作用及内在觉知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亲子间科技干扰正向预测青少年网络人际关系成瘾;(2)相对剥夺感是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的中介变量;(3)亲子间科技干扰与网络人际关系成瘾的间接效应前半段受到内在觉知的调节。因此,亲子间科技干扰和网络人际关系成瘾之间存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问卷法对广东省未成年犯管教所417名男性未成年犯进行调查,考察了自尊在未成年犯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其攻击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以及感觉寻求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在控制了年龄、家庭月收入和父母受教育水平后,童年期受虐待程度可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自尊在童年期受虐待程度与攻击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感觉寻求显著调节自尊对攻击行为的影响,间接效应对于低感觉寻求的个体不显著,对于高感觉寻求的个体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个别督导过程中重要事件的类型、内涵及对新手咨询师专业成长的影响。方法:采用重要事件法,访谈4对受督者和督导师,并用共识性质性研究法分析。结果:有益重要事件包括督导关系、概念化、历程化、个人化4大类;督导促进了新手咨询师干预技巧能力、治疗计划目标等8个专业领域的成长。结论:督导对于新手咨询师专业成长非常重要。各类督导事件对于新手咨询师的促进作用并不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