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209篇
  654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人类文明开始,展示设计就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科技水平的飞速提高,展示设计也在不断地跟随着时代变化、丰富和更新。很多有关展示设计的书籍都以单纯的某种艺术设计形态来阐述观点,但如果从文化、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多方面分析展示设计,其涵盖和囊括的内容则十分广泛。为此,现代展示设计应将成为学习、应用和研究相关领域的人们驻足关注的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葛小燕 《美与时代》2015,(1):111-112
植入式广告是将企业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视觉符号,甚至是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影或电子游戏等各种媒介内容中,通过场景再现的形式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继而达到营销目的。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主要是以图像视觉符号、文字视觉符号和色彩视觉符号等具体形态出现的。只有将三者结合,才能使视觉符号在植入式广告中发挥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讲,城市的建设应该是整体的和统一的,然而对于个体受众来讲却是无序的和冷漠的,个体受众无法从宏观的角度去感知城市的价值与魅力.从艺术设计的角度关注城市形象的建设,将CI战略植入城市形象建设中来,逐步建立系统完善的城市识别系统,将对城市形象的确立与塑造具有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立体视觉的心理物理和VEP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物理试验是研究立体视觉的主要方法。70年代VEP开始用于体视研究,并取得许多结果。由于VEP信号复杂,这些结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使用心理物理试验和VEP对比方法对体视加以研究。我们的结果是:VEP波形中第一个正峰与刺激图形的亮度有关;N_2峰和P_3峰的潜伏期对判断体视存在与否有重要价值;本试验确定N_2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40ms—28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290ms—310ms;P_3峰潜伏期在体视存在时约为280ms—310ms,无体视存在时约为340ms—360ms;体视存在时的VEP与无体视存在时的VEP的互相关系数小于0.1;有体视的VEP其功率谱密度在8Hz附近有一峰;心理物理试验中使用强制选择得到的结果从VEP波形比较中可以确认是可靠的;有体视的VEP其N_2和P_3的潜伏期随视差变化呈现规律性改变。  相似文献   
5.
阅读时的注视和跳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同  彭聃龄 《心理科学》1993,16(5):309-311
  相似文献   
6.
在微机上编制能产生动态随机点立体图(DRDS),亮暗类棋盘格和随机点背景三种图形刺激的软件.记录了34例正常人在这三种刺激下的VBP.其结果为:(1)DRDS刺激下的VEPN1波潜伏期为265±25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63.2±18.9%.(2)亮暗类棋盘格刺激下的VEPN1波的潜伏期为190±22ms,基波能量占总交流能量的39.2±19.6%.(3)随机点背景刺激下的VEP波则为一些杂乱的小波.结果提示:动态RDS刺激下的VEP除在潜伏期方面具有特异性外,并在谐波的能量分布上也具有特异性,且客观性更强.根据这些特征有助于对立体视觉功能进行客观性评价.  相似文献   
7.
以往研究关于视觉工作记忆回溯线索效应的产生机制主要存在5种假设,目前依然存在争议。本研究通过改进前人研究实验范式,采用包含内源性回溯线索的颜色回忆报告范式,进一步对这5种假设进行检验。在实验1中,我们调控了线索与探测阵列之间的时间间隔,发现不同时间间隔不影响无线索条件的行为表现,而在正常线索条件中被试的记忆精度以及能记住的项目数量均优于无线索条件;在实验2中,我们对回溯线索伴随的干扰刺激类型进行控制,结果显示,在不同条件下记忆精度不存在差别,但当回溯线索伴随干扰刺激呈现时,被试能记住的项目数量会被降低,降低程度受干扰刺激的类型调制;在实验3中,我们对伴随回溯线索的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进行控制,发现虽然回溯线索效应仍然存在,但干扰刺激的呈现时间不会影响效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回溯线索的出现使得被试能够在决策加工前完成内部注意资源的再分配,从而避免了同时进行这两种认知加工与记忆表征维持本身竞争认知资源。本研究为认知阶段分离假设提供了支持证据,对解决回溯线索效应产生机制的争议以及理解内部注意与视觉工作记忆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电子地图汉字大小辨认阈限和合理字间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研究由三个实验组成,探讨电子地图中汉字呈现的辨认闽限和合理字间距(信息载负量)问题。实验一采用恒定刺激法测定电子地图中汉字的辨认闽限,结果显示,汉字复杂度和背景的复杂度都影响地图汉字识别,且不存在交互作用;宋体汉字的平均辨认阈限为7.0771’。实验二运用调整法测得在电子地图中宋体汉字的舒适阈限(能识别每个笔画的汉字辨认阈限)为16.6951’。实验三以视觉搜索方法研究字间距(体现在电子地图中单位面积字数)与搜索效率的关系,结果显示,每个汉字平均耗费的搜索时间随着字数增加而减少,说明字数越多,搜索效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自我中心性偏差是社交失败的重要原因,但其产生机制还存在争议。以往研究存在抑制性选择模型与流利性错误归因两种理论观点:前者认为对自身观点的抑制失败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后者则认为错误地选择自身更为流畅的信息会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为整合上述争论,提出抑制-归因协同作用模型,认为抑制和归因两种加工或可共同导致自我中心性偏差。未来研究应借助精巧的研究范式和特殊被试群体,进一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质生活的充裕,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享受,产品的情感功能日益凸显。本文从视觉和触觉两个感觉层面对产品的情感表达进行研究。在视觉层面,主要从形态、色彩、视觉质感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在触觉层面,主要从触觉质感、温度、重量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