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们往往会低估虚拟环境中空间的距离(空间压缩)。早期研究发现视听刺激的不一致会改善空间压缩,但听觉刺激在其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效果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首先探究了听觉刺激的有无对空间压缩的影响,接着操控视听刺激之间的物物距离进一步探究其对空间压缩的影响和改善。研究发现听觉刺激以两种方式影响空间压缩:听觉刺激的存在可以改善空间压缩;空间压缩与视听刺激的物物距离负相关。研究建议为了改善空间压缩,视听刺激应当同时呈现且物物距离至少为1 m。  相似文献   
2.
刘稚颖 《心理科学》1997,20(5):428-430
记录7名左颞叶癫痫病人和9名正常人在四种实验条件下的事件相关电位:(1)听觉脑干诱发电位,(2)红色闪光刺激,(3)陌生人噪音识别,(4)陌生人面孔识别。实验结果发现,两组被试在视觉信息加工中无差异,在噪音识别中病人的N150和P300波潜伏期大于正常人,表明其复杂听觉认知功能受到影响。红色闪光刺激和噪音识别条件下,病人的P100波幅大于正常人,说明病人对强刺激的物理强度有较高的反应水平,不易习惯  相似文献   
3.
6~12岁儿童、13~18岁青少年和20~30岁成人被试各30名,运用McGurk效应研究范式对汉语母语者视听言语知觉的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所有被试需要接受纯听和视听两种条件下的测试,其任务是出声报告自己听到的刺激。结果发现:(1)三个年龄阶段汉语母语者被试在安静听力环境下的单音节加工中都受到了视觉线索的影响,表现出了McGurk效应;(2)三个年龄阶段汉语母语者被试McGurk效应的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其受视觉言语影响的程度表现出随年龄增长而增强的发展趋势;(3)13岁以后汉语被试在视听一致下对视觉线索的依赖没有显著增强,但是在视听冲突下视觉言语的影响仍然在逐渐增强。  相似文献   
4.
老年人的视听觉整合能力强于还是弱于年轻人, 目前尚存在很大争议。对老年人视听觉整合脑机制的研究, 将为老年人脑保健提供一种科学的跨通道整合方案。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从两方面进行论述:1)影响老年人视听觉整合的因素, 包括刺激的物理属性、刺激呈现的时空关系以及刺激得到的注意资源。2)老年人视听觉整合效应。研究表明, 一方面, 老年人表现出更高的功能连接性、网络效率和较强的视听觉整合效应, 如:老年人在后顶叶、内侧前额叶和左前额叶等脑区有较强的激活, 额中央区的P2振幅表现出超加性; 老年人比年轻人的视听觉整合发生较早并有较长的延伸。另一方面, 老年人有较长的反应时和较弱的整合促进, 以及对视听觉刺激进行反应时颞上回脑区的振幅弱于年轻人。简单刺激诱发的老年人视听觉整合为进一步揭示整合机制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但是对于复杂情景下的视听觉信息整合加工机制仍待探究。  相似文献   
5.
王润洲  毕鸿燕 《心理科学进展》2022,30(12):2764-2776
发展性阅读障碍的本质一直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大量研究发现, 阅读障碍者具有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然而, 这些研究仅考察了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整合加工的整体表现, 也就是平均水平的表现, 却对整合加工的变化过程缺乏探讨。视听时间再校准反映了视听时间整合的动态加工过程, 对内部时间表征与感觉输入之间差异的再校准困难则会导致多感觉整合受损, 而阅读障碍者的再校准相关能力存在缺陷。因此, 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受损可能是发展性阅读障碍视听时间整合缺陷的根本原因。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考察发展性阅读障碍者视听时间再校准能力的具体表现, 以及这些表现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6.
林慧谊  陈京军 《心理科学》2022,45(6):1306-1313
采用心理旋转范式和词汇判断范式,探讨媒体多任务经验不同者,在听觉信息干扰和视听信息整合情境下对图形一致性和真假词的判断表现。结果发现:(1)以判断图形一致性为实验任务,在无声和低音干扰条件下,低经验组的正确率均显著高于高经验组,两组的反应时差异均不显著;在高音干扰条件下,高经验组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低经验组,正确率则没有显著差异。(2)以真假词判断为实验任务,对真词的判断,在三种听觉条件下,高经验组在语音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最短,与低经验组无显著差异,但正确率显著高于低经验组,与另两种听觉条件没有显著差异;低经验组在语音匹配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另两种听觉条件,正确率则显著高于无声条件,与不匹配条件差异不显著。对假词的判断,低经验组在三种听觉条件下的反应时均显著短于高经验组,正确率与高经验组均无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经验丰富者相比经验缺乏者受到任务无关的纯短高音干扰的影响要小一些,在需要视听通道语义整合的加工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打断现象是电视节目中话轮转换原则的一种特殊体现。比如,在以"非诚勿扰"为代表的相亲节目中,为了平衡话语权,给予更多人发言的机会,帮助嘉宾明晰地表达观点,避免不必要的误解,控制互动过程按照预期规定的时间和话题进行等等,主持人适时的打断,能让节目顺利进行,使得节目真正达到为"相亲"牵线搭桥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韩国综艺节目《running man》(韩国SBS电视台周末娱乐节目《星期天真好》二部曲的综艺节目)热播以来受到亚洲甚至世界观众的热捧,伴随着高收视率和社会关注度,各种效仿节目呼之欲出,节目中的热门环节也频频被各大综艺节目模仿运用,其固定成员在世界各地举行的粉丝见面会的人气屡屡爆棚。由节目中衍生出来的外号,如"背叛光洙"、"能力者"、"周一情侣"等名词也纷纷涌现在年轻人的微博以及日常话题中。  相似文献   
9.
计文 《天风》2014,(3):1-1
<正>前不久,有个很火的电视亲子节目——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短短时间,这档"真人秀"以其温馨不失真实,在感动之余又令人顿悟的效应,占据了周五黄金档的首席之位。那些温馨的小幸福深入观众骨髓,歌词中"他的手掌也有一点粗,牵着我学会了走路",把人们带进了曾经的孩提时代。节目之所以火爆,在于它切中了现代社会热点:人们将过多精力放在赚更多的钱上,而忽视了与家庭成员在精神层面的沟通与互动。"爸爸去哪儿了?"无疑是对长期"男主外、女主内"的中国家庭文化中存在的"父亲角色缺位"现象的重新检视。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往往更多凸显的是母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担当,很少关注父亲行为对孩子的影响。认为带孩子的应是母亲,而父亲能在外挣奶粉钱就够了!于是,在子女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新闻事业的快速发展,评论已经成为电视新闻节目的一个发展方向,电视新闻评论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电视节目类型。面对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如何发掘传统媒体优势,深入思考、剖析新闻事件背后的问题,引领社会舆论,成为新时期电视新闻工作者肩负的重要社会责任。笔者认为,应从创新报道形式和报道节目类型两大方面着手,通过延伸主持人演播室评论、强化出镜记者现场评论等途径,加强电视新闻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