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规范错觉是指个体的规范感知与实际存在于群体中的社会规范之间存在差异, 规范错觉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对957份问卷调查的分析显示, 人们普遍高估了他人的食物浪费(行为错觉)以及对浪费的赞同程度(态度错觉), 而这两种错觉又加剧了人们自身的浪费行为。中介效应检验显示, 印象管理中的社交性维度部分中介了两种错觉与浪费行为间的关系。两个随机对照实验进一步检验了描述性(命令性)规范信息对行为(态度)错觉的影响, 结果发现, 描述性规范信息降低了行为错觉, 并通过社交性减少了浪费行为; 而命令性规范信息并不改变态度错觉本身, 但通过降低态度错觉对浪费的影响而减少了浪费行为。上述结果意味着两种规范信息尽管高度相似, 但其作用机制却可能不同, 同时这一发现也为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两种干预途径。  相似文献   
2.
如何揭示群体规范和公平价值在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机理, 提升儿童-青少年在群际互动当中的公平感知与规范执行, 是教育心理领域的关键问题。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现象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然而先前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大多采用问卷法, 易受社会赞许性的影响, 存在言行不一致的情况; 2)大多采用情景实验, 聚焦社会互动的最终行为输出端, 无法实时有效地把握社会决策的动态进程; 3)脑成像研究仍以fMRI技术为主, 侧重于评估认知加工潜在的脑区激活模式及各脑区间的功能连接, 缺乏对群际公平规范执行中大脑激活动态模式的精确把握。针对这些不足, 本项目从资产分配情景出发, 以儿童和青少年为研究对象, 联合运用认知、行为、眼动和电生理等多层次测评手段, 对公平规范执行中内群体偏爱的发生过程进行认知解析, 探讨认知控制和心智化在其间的关键作用机制及其心理发展轨迹。研究结果将服务于中小学管理中的德育教育, 引导与培养学生的公正感与行为。  相似文献   
3.
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型,考察了高校青年教师的付出回报失衡与焦虑的关系。对336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了多时间点调查。结果显示:(1)付出回报失衡对高校青年教师的焦虑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付出回报失衡通过心理契约破裂间接影响高校青年教师的焦虑;(3)相较于低过度承诺教师,高过度承诺教师的付出回报失衡经由心理契约破裂对焦虑的影响更为突出。研究结果揭示了付出回报失衡对焦虑影响的过程机制和边界条件,对高校青年教师工作焦虑的改善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4.
丁宇峰  付坚强 《学海》2022,(4):147-154+163
宅基地流转包括宅基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变动,其法律规范的核心困境在于如何确定流转的范围、实现“三权分置”和处理房地关系。首先,在流转范围方面,通过分配公正与效率价值的关系说明受让主体应实现一般化。立法上应随改革推进而实现规范化,解释论上则应论证居民购农房合同的有效性。其次,“三权分置”中资格权构造为集体经济组织法内的分配制度,而宅基地使用权则随着房屋的建成呈现去身份的特性。再次,在房地关系上应坚持“房地一体”,这不仅符合我国不动产物权的体系逻辑,也是统一不动产登记制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中国军事伦理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基础理论研究、规范体系研究和教育应用研究进行了全景式、多层面的梳理,循此而提纲挈领地把握当代军事伦理学科的发展脉络和丰富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国防军事伦理的研究热点进行了前瞻式的描述,并揭示了其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行政管理的伦理基础——一个公共伦理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在以城市化为主导的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出现了种种不协调,需要相应价值尺度来引导。行政管理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是传达人民的需求与愿望,并保证这些需求和愿望能够通过国家控制反映出来。长期以来,行政管理学界高扬效率、忽视伦理的主题定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行政管理学研究向纵深领域的发展。公共行政管理从产生时起就与某种伦理价值观相联系;公共行政管理的主要伦理规范有公益至上、有害不为、慎用权力、社会责任、平等竞争、增进信任。这些规范为公共行政管理奠定了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7.
网络社会规范的形构基础及其涵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鹏志 《学海》2001,(6):62-65
网络规范是关于人们网络行动及网络社会关系的一整套新型的社会规范体系,它是随着网络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发展而发展的.网络规范的发展、完善及其惯例化、制度化过程,不仅显示了其作为一种新型的网络社会的结构性生长点的巨大功能效应,关系到网络社会的运行如何实现其效率和秩序的问题,而且也构成了包括网络社会生活在内的人类整体性的社会文化生活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医疗事故处理法律亟待统一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我国医疗工作的实践中,医疗纠纷呈上升趋势。然而,解决和处理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的法律、法规尚不移规范统一。随着我国法制的逐步健全,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医疗事故处理的法律亟待统一规范,以利于全社会遵法,守法,执法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1 当前我国医疗卫生部门在尊重和保护病人权力问题上存在着一些缺陷多年来,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把“救死扶伤,防病治病,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医德基本原则作为准则,把尊重和维护人的生命、促进人的健康视为根本,以病人为中心,关怀、同情病人,尊重病人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渐形成。但是,由于我国多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医院管理模式和思维模式,是一种以德治医和以德行医的模式,这种医疗服务体系,缺乏对病人科学的完整的法律体系保障,近年来虽然卫生法律建设步伐加快,医疗管理依法治医和医务人员依法行医认识普遍提高,但与日…  相似文献   
10.
马俊峰 《哲学研究》2012,(7):108-112
一西方的20世纪可谓相对主义的世纪: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定律使得传统的知识确定性的观念基础产生了动摇,语言哲学通过对价值词语的分析直接将价值归结为个人的情感偏好,价值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一时成为主流观念,而后现代主义在一定意义上可看作是这种相对主义在知识论和价值论两方面的泛滥。但随着相对主义所导致的各种弊病的显露,在西方国家又兴起了呼吁共同价值或重视普遍价值的潮流,罗尔斯的《正义论》就被许多人看作是规范伦理学复兴的证明。围绕着罗尔斯的正义理论而展开的争论,尽管观点各异,但总体的价值取向还是倾向于纠正价值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偏颇。当然,在现实日常生活中,人们的规则意识或者说遵守社会公共规范的观念并未出现很大的起伏。究其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