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存在图是继欧拉图、文恩图和皮尔士一文恩图之后的又一种逻辑图。逻辑图是指用于表示命题和推理的二维图形。然而由于存在图之前的逻辑图在表达能力上的缺陷以及现代数理逻辑的成功,长期以来存在图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直到近来计算机表示的图示推理发展起来以后人们才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一种图式逻辑纳入了哲学逻辑的范畴。人们对存在图逻辑地位的认可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图在被认可道路上遇到了逻辑系统身份、推理效率和阐述的精确性三个问题,随着这三个问题的解决,人们逐渐认可了存在图的逻辑地位。  相似文献   
2.
因果力比较范式下对效力PC理论的检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王墨耘  傅小兰 《心理学报》2004,36(2):160-167
在用图形方式集中呈现信息的条件下,用因果力大小比较的实验范式检验效力PC理论。233名大学生被试对不同化学药物影响动物基因变异的能力做大小比较判断。结果发现,对单一因果关系因果力大小的比较判断具有以下3个特点:(1)不对称性:在预防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符合效力PC理论,而在产生原因条件下的因果力判断一般不符合效力PC理论;(2)在同时变化协变值DP和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DP规则。这与概率对比模型的预测相一致,而不支持效力PC理论;(3)在固定协变值DP而只变化结果基率P(E|~C)的产生原因条件下,多数被试使用变异比RP规则。这是目前所有的因果推理理论都不能解释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弗雷格-盖奇问题”对元伦理学中的表示论者所试图捍卫的准实在论立场提出了挑战。为了化解自身的压力,布莱克本先后采取了两个解决方案,以便处理“道德假言推理是否可以合法使用类似于逻辑有效性那样的规则”这样一个问题。但是,这两个方案都是不成功的。布莱克本因此就陷入了一系列困境之中。表示论者要想走出这个困境,或许就必须避免步入“弗雷格-盖奇问题”所预设的理论圈套,转而赋予人类心理本身以某种解释上的优先性。  相似文献   
4.
胡吕银 《学海》2002,1(5):42-48
民事反诈欺制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是表意人受诈欺而为意思表示 ,法律如何确定其构成要件和法定后果。各国学理、立法和判例所采取的具体规则是不一样的 ,我国应当适应世界反诈欺制度的发展趋势 ,完善其具体规则。我国学界与实务界之所以对消费者保护法上“欺诈行为”的理解与适用出现偏差 ,就在于没有从根本上把握民事反诈欺制度的准确内涵。事实上 ,只要经营者具备诈欺和诈欺故意两要素 ,消费者保护法上的“欺诈行为”即可构成 ,至于消费者是否被诈欺在所不问  相似文献   
5.
2012年1月18日,国家宗教事务局王作安局长,副局长蒋坚永、张乐斌,办公室主任陈红星、二司司长马宇虹、二司副司长赵忠海等领导来会向"一会一团"领导及全体职工祝贺新春。王作安局长首先肯定了"一会一团"一年来的辛勤工作,并表示在新的一年,国家宗教事务局将继续支持"一会一团"的工作,希望"一会一团"进一步加  相似文献   
6.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说与所说;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7.
孔子之师     
孔子基本上靠自学,但也有老师。比如,在技艺上,他向师襄子学过琴。学了十天,师襄子要教新的内容,孔子表示还不到时候,直到自己觉得掌握了,再学下去。这样,从曲、数、志,最后得其为人,认为非文王不能作。师襄子避席再拜,说老师当年说过,此曲名《文王操》。从这可以看到,做学生  相似文献   
8.
《法音》2012,(4):4
4月2日,当代中国佛教领袖、佛界泰斗、禅门尊宿本焕长老于深圳弘法寺安详示寂,有关党政领导、社会贤达和两岸四地佛教界高度关注,以各种方式对这位世纪老人表示悼念、追思,其规模之大,规格与评价之高,在近代中国佛教史上实属罕见。本老一生励志苦行,为法忘躯,爱国爱教,广结善缘,其"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菩萨精神,值得我们永远的怀念与学习。为此,本期编发"追思本焕长老特辑",以申哀思缅怀之情。  相似文献   
9.
编写蘸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新旧教材在内容的组织与表达,例题和习题的选配上往往有自己的特色,从对比中可以看到,新教材体现出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