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不难发现别人的缺点。邻家的女孩长相漂亮、皮肤自皙、气质优雅,大家都表扬她,有人会不以为然:她的身材可是不苗条啊,大学同学成了亿万富翁,坐名车、住豪宅,在电视上频频亮相,很多人非常羡慕他,有人会“揭短”:这个人不孝顺,他的父母至今住在偏僻的农村,同事学问做得好,职称晋升快,荣誉获得多,在单位里颇有人气,有人会告诉别人:此人生活能力不怎么样。向天地发誓,你说的没有一句是假话,我们就有这样一种能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宗教工作领域的普法工作者,能让信教群众多了解国家的法律法规,既依此而自律,也依此而保障自身权利,这是燕根发最开心的事。2014年3月,全国普法办下发文件通报表扬全国"六五"普法期间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宗教工作系统受表彰的先进个人中,有一位普通的宗教工作干部,他就是安徽省池州市宗教事务局的燕根发。作为池州市宗教局"六五"普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和普法联络员,  相似文献   
3.
浅议儿童的表扬依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论述了在儿童中经常出现的一种表扬依赖现象,它的成因、危害及对策,以期引起广大家长、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谢牧 《天风》2017,(11):56-56
据9月28日"广州电视台"新闻报道:广州的林先生在公园附近丢了手机,没想到后来手机虽然找回来了,却给林先生带来一堆烦心事。原来捡到手机的人找到了林先生,表示愿意把手机还给林先生,不过条件是林先生必须先让媒体报道他拾金不昧的精神,他才愿意归还手机,并且还给林先生提供了电视台和报社的电话。  相似文献   
5.
以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和适当的竞赛等手段对中学生的好胜心进行培养,通过一个学期三个阶段的培养,结果发现,实验班学生的好胜心水平增量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学生的学习成绩增量也显著高于对照班学生,好胜心水平与学习成绩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研究表明,积极的归因训练、表扬与奖励、适当的竞赛是培养中学生好胜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张浩学习成绩本来在班内属中上等,人也聪明伶俐。但让老师和家长头疼的是,他忽然成绩下降,对学习不感兴趣,功课做得也马虎起来,对老师的批评和教导也开始不在乎。即使是被表扬和提拔为班干部也如此,这很使老师纳闷,家长着急。有一天家长主动找到学校,我当时负责接待了张浩的父亲。一问才明白,原来张浩从小就喜欢两样东西:一是恐龙标本(说明对外界事物是有兴趣的);二是玩游戏机。  相似文献   
7.
邢淑芬  俞国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11,34(5):1079-1084
以103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考察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遭遇失败后的影响效应。结果发现:(1)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在遭遇失败后表现出无助取向的反应模式,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倾向于采取防御性的失败归因策略,将失败更多地归因于测试焦虑,但其对能力因素的归因仍高于努力组和控制组,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更多地将失败归因于努力因素;(3)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表现出自我设限倾向,他们报告更多的测试焦虑,并缩短后测的做题时间和更低的后测成绩。  相似文献   
8.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中,表扬和批评是经常运用的方式方法,如何在这些司空见惯的方式方法中,找出带有实效性、规律性和技巧性的东西,一直是笔思考探索的问题.本从表扬和拟评的的多种方式方法谈了作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该文在介绍了成人实施的批评与表扬的基本类型基础上,着重分析并阐述了成人的批评/表扬与儿童儿童反应模式之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即个人取向的批评/表扬导致儿童的无助反应模式而过程取向的批评/表扬引发儿童掌握取向的反应模式。然后,进一步从儿童社会认知的角度分析说明了批评/表扬与儿童反应模式之间关系的内在心理机制。不同类型的批评/表扬导致儿童持有不同的能力理论,引发儿童追求不同的成就目标,改变儿童对任务成绩的归因等,进而使儿童表现出不同的反应模式。最后,作者指出了该领域尚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以101名小学五年级的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小学高年级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特点,及不同归因取向的表扬对儿童内隐智力理论的影响。结果表明:(1)三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低于中值,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持有智力的发展观;控制组对努力因素的重要性评定显著高于能力因素,说明小学高年级儿童强调努力的重要性;(2)接受能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对智力不可控性的得分显著高于接受努力取向表扬的儿童和控制组,表明能力取向的表扬使儿童倾向于认为智力是不可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